只是,如今倾国来犯的空前强敌,都已经兵临城下了,到这时候再要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别说是夹着木屑砂石的黑面包,就算是石头和铁棒,甚至钛合金棒,也只能含泪啃下去啊!
欧皇秋一边如此暗自叹息着,一边从手头的清单名册上移开视线,望向指挥所下方的层层壁垒。
——无论如何,他至少还有一座超越时代的坚固堡垒,可以充当与强敌博弈的最大筹码。
凤凰堡要塞的各条走道上,现在尽是忙忙碌碌搬运着作战物资的辅兵和仆役。护墙下的防炮洞里,数百名身穿甲胄的士兵贴墙而坐,等候着命令,擦拭和检查着各自的武器,随时可以进行战斗。
几位炮术官拿着不同款式的测距工具,眯眼观测着远方秦军的位置,最后一遍紧张地计算着射击参数。
来自越盟各个成员部族的志愿军,在各自主君的率领下,分别负责一段护墙的守备,升起了代表各自家乡的旌旗——东瀛八云氏的樱花,美洲沙城氏(智利)的羊驼,闽越的白蛇,南越的羊头,扶南的大象
当然,更少不了欧皇氏宗家的胖海豹和涂山氏的九尾狐,以及代表越盟整体的红底金色凤凰旗。
虽然这些战士来自整个东方世界,不仅是习俗,就连形貌都有巨大差异,但至少在这里,他们很团结。
为了进一步振作士气,自愿参战协防的涂山神宫巫女和剑姬们,也换上了色彩鲜艳的丝绸华服,戴上了璀璨华贵的金银首饰,在祭神的火堆旁翩翩起舞,唱着激励人心的战歌,为即将上阵的战士打气。
她们脖子上挂着和衣襟上缝缀的金银链坠,随着她们的动作在空中摇摆,幻化出道道彩影。灵活的腰肢和双臂如蛇一般扭动。腰带上垂挂的贝壳和铜铃互相撞击,其声清脆如同玉佩。
配合着乐手们的咚咚鼓声,让战歌和战舞显得更加激烈而奋发,使得士兵们也都忍不住跟着唱了起来。
嗯,可以看得出,虽然敌我双方众寡悬殊,但守城的越军依然很有精神,一点也没有胆怯的样子。
尽管还需要经历足够多的战火磨炼,但这已经是一支有文化,有素质,有底蕴的军队了。
而通常来说,有文化的军队,总是能够在绝大多数的战场上,打败那些没文化的军队。
——野蛮人打败文明人,其实是少有的特例,或者说特殊环境下的特殊状况。
那么,什么是文化?
在此刻的凤凰堡,画着各种富有意义的旌旗图案是文化,抑扬顿挫的豪爽战歌是文化,勇士们代代相传的英雄史诗是文化,各种千锤百炼形成的军事传统和战争技巧也是文化。
而这些有形或无形的遗产,一代代地流传下去,成为后人习以为常的日常,再展现在异乡人的眼中之时,就成了文化的底蕴。
众所周知,物质财富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只有人类的精神财富才能穿越时空,写就永恒的史诗。
而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精良的装备和强壮的士兵,都只能说是硬件和耗材。
唯有娴熟的战术技巧,辉煌的战绩和优良的传统,甚至传奇的英雄史诗,才能给军队注入珍贵的军魂。
必须要让士兵明白自己为何而战,还要让他们为自己所属的军队而骄傲,这支军队才算是有了灵魂。
一旦军队有了自己的灵魂,那就相当于战舰有了舰娘,战斗力和坚韧度均会有飞跃般的提升。
想到这里,欧皇秋又举起了望远镜,观察起了正从北方那条狭长的平原上,逐步逼近要塞的秦军。
这支军队如同一部运行良好的机器,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它的攻城计划。
首先是在步兵掩护下抢修火炮阵地,修筑炮位和掩体——这一步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他们就会用炮弹轰击凤凰堡要塞的外墙,同时让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对凤凰堡发动分批次的波浪式攻击
——中原列国厮杀鏖战了那么多年,秦军对于攻打坚城也早已有了成熟的套路。
秦国虽然文化单调、精神财富贫乏,但仅仅是接连不断的胜利,就足以让军队狂热和上瘾。
此时的秦军,正是横扫中原无敌手,心气最为高昂的时候,也是最顽强,最自信的时刻。
也就是说,现在这时候的秦军,同样是一支有着灵魂和理想的强韧之军。
指望他们因为一两场挫败而灰心丧气,是不可能的——必须做好长久对峙、日夜鏖战的思想准备。
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