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去。”
“没听说吗,不想当大文豪想当科学家。”
“每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都觉得自己的天赋是无止尽的,大好
前程啊,不知道珍异。”
网络上最终关于周游转修理科的事情,还是各种不一的言论。
有人支持周游,如果连天才都无法自由自在追求自己的梦想,
那这个世界也太绝望了。
更多的人持否定态度。
周游这种在考前一个月文转理的行为,已经不单单能用追求梦
想来解释了,更趋近于一个词一疯了。
有人不解。
有人嘲笑。
最终也因为没有任何的其他爆料以及当事人回应,热度逐渐消
互联网的记忆只有七天,而如果有其他的热点事件横空出世的
时候,人们的注意力将会被转移的更加迅速。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关键词”文科天才转修理科”终于掉下了热
搜。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热搜关键词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竟然
能这么大? !“
之所以会有这个热搜,是因为一个视频被清北大学官方发布了
出来。
视频是国学大师范征教授前些天在清北大学讲座的录播,内容
是关于传统民俗和经典文化的一些联系。
而真正引起民众们热议的。
?是在讲座结束后,那位前一段曾因为范征教授关门弟子一事中
获取不菲知名度的,好成江南市第一天才的汪伦,与身为清北大
学最年轻副教授的谢方礼之间的论道。
论道这个词有点古典。
古往今来只听说过各种大儒或是百家争鸣的时候,持有不同意
见的各方学者,会针对一个问题展开论道。
在当今这个时代.…辩论这个词更常用一些。
然而在那个视频中,年仅十六岁的汪伦引经据典,在谢方礼教
授的重重问题之下,硬生生是把整个龙国经典库给引据了个遍。
从古代学术到当代政治,从经济堪到文学审美。
两位同出江南市的天才人物,当着整个清北大学天骄的面,开
始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比拼。
几乎所有看到这个视频的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一卧槽,这世界上
竟然有这么多书?
根据有心人计算。
当天在两个人的辩论中出现的书名和人命多达一百三十七个,
话语中能够认出来的典故和论文引用,高达八十四处。
而更恐怖的是,同样作为高中生,许多成绩不错的高三文科学
生在看完这个视频后表示。
“我根本没听懂他们在说什么。“
没听懂不妨碍大家感受到这里面的牛逼之处,最起码现场那蕊
鸣响起的掌声是没办法作假的。
也是这一天,全国人都知道了,为什么这个年仅十六岁的高中
生,能被范征教授收为弟子。
在周游的名字和逐渐消失在互联网上的这时,汪伦的名字随着这
个视频惊艳崛起!
“我服了,我看他们两个说话跟听高中语文课似的。”
“我感觉像在听马哲。”
“我听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滑稽) 。”
“你没看旁边的老教授吗,那个是天才班的玖教授吧,疯狂点
头,我看要不是范征教授在,他估计抓住汪伦就要往天才班抓。”
“你以为没抓过吗…-高二时候就邀请汪伦,结果被人家给拒绝
?了5
“可不嘛,人就想参加科举拿个全国状元呢。喷喷,才十六岁
“我记得汪伦和周游好像是并称江南市的黄金一代吧,还有对
手之约什么呢。”
“周游…族,这转完理科我觉得完特子了啊,听说他高一高二
都没学过,现在转理科应该要重头学起吧。”
“反正是没音讯了,谁知道呢。”
汪伦本身过硬的成绩、硬件,加上范征教授的弟子身份,以及
这次有谢方礼和清北大学的光环作为陪衬,彻底起飞了。
那些因为周游的突然“退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