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中河沿十二幢 > 第十七章 堂叔曾经中风

第十七章 堂叔曾经中风

听吴安泰说山西的中医先生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他就想起在五七年的时候。

那年他陪父亲到西河沿去看堂叔。

堂叔住在西河沿靠华丰楼底,一条石桥由岸北通往南面住宅。好大的一个门庭,石拱门,进门,迎面一座两米多高砖切的屏墙,屏墙后面一个大天井,穿过天井又是一道石拱门,进门一块平地,正南一座三开间的房子,左右两排厢房,中间留着一块空地,种些花木。这大宅院估计是解放以前那个大商户人家的家宅。现在里面乱哄哄的,住满了人。堂叔住在最里面的一间稍大的房间里,家具陈设到是十分的齐全。

他扶着父亲,进了大门,绕过屏墙就看见了在里面空地趟椅上趟着的堂叔,一个快步上前热情地称呼:“三叔,我父亲来看您了!”

堂叔此时也看见了这父子俩,从坐椅上站了起来。“大哥,您今天有闲空出来了,精神可好。来,进来,到屋里坐。”堂叔招呼着,往里面屋子引路走去。

看这堂叔,面容清癯,银丝罩顶的一个瘦老头,好象经历过什么大事磨难似的,神情十分的凝重,看那背影和肩膀,显得比以前老了许多,精神虽好,却透着白底无光。

到了里间房子,堂叔切茶,让坐,招待,客套一番。他父亲见这位堂弟,好久不见,显得苍老了很多。就问到:“兄弟,看你神色不太好,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吗?”

堂叔模模闷闷的胸口,说道:“这次到了鬼门关,被拉了回来啦,老毛病又犯了,这次犯的不轻啊,差点就过不来了。”堂叔软弱说着。

正说着,堂叔的大儿子吴安泰回到了家里,看见堂伯和堂弟在家,就招呼起来“大伯,璞璞有好几个月没有过来走了,是不是近来很忙吧?”

吴安泰虽然难得回家,但这次在城里待的也有些时日了,却不见大伯的一家人到家里来过,就不由地问了起来。

他看见堂兄,站了起来,“安泰哥哥,你什么时候从bj回来的,我们都不知道,不然早来了。”

这几个月天气不好,除了上班,就在家陪父母,也很少陪父亲出门走走,潮湿的天气,潮湿的路,不好走。

吴安泰在bj的文化部门工作,担任领导,无论气质,还是言谈举止都有不凡的底蕴,在家族的同辈中很有人格魅力,同族中常引以为傲。他穿着一身中山装,老bj布鞋,身高一米七五,那时他还不到四十岁,头发已经稍微有点花白,带一副无框眼镜,更显得文人特有的一种清高,傲气。

吴安泰走到堂伯面前,给堂伯充了一下开水,随手拿了张小椅子坐在中间,说了起来“没有家里来的电报,我肯定是回不来的。bj现在很忙,都在开会,原则上规定是不允许离开单位的,家里来电:父病危,速回!收到电报,我找了部里领导,一位副部长亲自签字批准,我才请准假。尽管如此,我回来还是晚了,父亲的毛病如早几年治,肯定会好得彻底一些。”

吴安泰年青时就投身中国革命事业,在抗战时参加了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年青的领导干部了。在一九四九年衢州解放的时候,随部队来到衢州,与父亲相聚后,也就是一天的时间,就随大军继续南下了。

在五十年代,他的父亲中风医治好了之后,到过化弄巷与他告别,之后就没有回过衢州了,虽然信件经常有来往。

吴安泰说起他父亲的毛病“父亲的支气管哮喘,是老毛病了,每年春秋换季的时候都会复发,平时也有些防备。这次的危急的是中风,血管栓塞,哮喘叠加在一起,病情十分的危险。我收到电报后,就往家里打了电话。邮电局的人找到了家里,幸好菊芳在家,就到了邮电局和我说了父亲的详细的病情。”

“我一边向上级请假,一边通过在山西的同志帮我找医生。这山西的医生说起来还有一些故事,那是我以前在山西打平型关战役的时候,认识的一位中医针灸大师。做医生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常在河边行,那有不湿鞋”,因出过一次意外,原本好好的一个人,让他给治没了,听他自己说确实是他的失误,也因为有了那次的失误,所以他一般不给人看病。因为他曾经几次救过我们革命同志的命,所以我对他的医德十分肯定,他有了一次失误,我本来想把他留给军队里当军医,却被他拒绝了。这次我原来想让山西的同志直接送到衢州来的,省点路上的行程时间,但山西的同志去请,请不动他,所以我在一个月前离开bj,就亲自去了山西。他看到我亲自去了,知道再也拒绝不了了,他就简单收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