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中河沿十二幢 > 第三十八章 中河沿的新居民

第三十八章 中河沿的新居民

卸善继续跟母亲谈馒头巷口的那户人家的老三徐小民,说他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成绩虽然不好,却被本市一流的中学定为特招生,因为教师育人无数,学习好坏无法定终生的道理非常明了,老师队伍里的慧眼还是不少,学校里但凡学生之间的纠纷、班级之间的隔阂只要他出面,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人缘是事业成功有基础。

卸善以前跟李小平到他外婆家去玩,碰到李小平的表哥表弟,反而他们搬到了中河沿的馒头巷之后,老大不太经常碰到,与老二喝过几次酒,老三经常见面,但最多也就是点头招呼一下,很少单独交流。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听李小平所说的。

梅先妈说“李小平的姨妈虽然搬过来的时间不长,和她一家不是很熟悉,但只要面对面碰到的时候,都会主动和我招呼,不仅对我是这样,对大家都很有礼貌,看上去就像教师的样子,为人师表。她家老大现在找到对象了没有,如果有合适的,我给介绍一个谈谈。”

“还别说,如果老大见到你,对你肯定很好,他虽然有点迂腐,对老人很热情,有好长时间没有到过李小平的姨妈家里去了,李小平调到金华去工作,我就没有去过了,你走访的时候留意一下。”卸善说。

梅先妈又说“昨天我们五楼又换人住了,在我们的门口站了一下,看他想进来,我正想上前去招呼他进来坐坐,他又上楼去了。”

卸善说“这人,我只知道他叫老木画家,是三叔以前的部下,中河沿老房屋还没有着火的时候还到过我们家里来过,那时候爷爷,奶奶都还在。想想过去已经有二十多年过去了。他是一位画家,是北大美术专业毕业的,省美院年级教务主任,姓木。六十年代的时候,他作品已经传到了国外发行了。三十年前被停了职,学校也停止了招生,他就在学校里做些杂活,以前的一些得意门生,在学校里他们不敢来看他。在那个年代,那怕是一丁点的和风细风,就会把你刮到太平洋彼岸去。他在停职的时候也和学生们交待过,无事少来往。他的门生多数都是青出于蓝的高徒,在那个年代里,这些出自于他手的得意门生,也被一些人关注了起来,倒是有两个在事业上混得不怎么样的学生经常到家里来问寒问暖的。听他自己说,他的老师与齐白石是故交,他曾经到过齐白石故居去过几次,家里还藏有齐白石的画。这个人,三叔以前和我说过的,一个星期前他到这里来看房屋,正好遇到了我,一说起曾经在省美院担任过年级教务主任,就对上号了。他本来就是我们衢州城里人,退休之前在西冷印社里任教都住在杭州,现在已经不再任教,落叶归根,就回到衢州来安度晚年了,这房屋是他刚刚买下来的。”

听母亲对新入住的人这么上心,就说起了另外一个刚刚搬到中河沿三圣巷十二幢第二单元三楼的一户人家。

对母亲说,这户人家叫黄瑞,原来也是三叔的同事,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就是文化教育战线上的前领导,在当时这个人的情况说来有点与众不同,家庭出身十分地好,红色资本家。这种成分在那个时代是很少听到,更是难得一见的,当年划分成分条款上也没有这一说法。这话说起来有点来历,他的父亲从祖父手上接下来有许多的财产,包括厂矿,商店,土地一些私有财产,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父亲把家里所有的财产全部支援到解放战争中去了,仅在上海留了一间只可一家人居住的两层小洋房,财产转移之后,全家人都到了革命根据地,那两层小洋房也让地下党组织使用,一直到了全国解放,他一家人才回到了上海,在上海安定地生活,帮着新上海政府做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身份是上海政府的高级顾问。

建国初期,上海也开始了成分的划分,而工作组对他父亲的情况也十分的了解,然而对他父亲的成分划定,执行人员有些拿不准注意,就把这个事情汇报到了sh市政府,sh市政府又把这种特殊的情况汇报到了上级,上级对这个人的父亲的情况知道的一清二楚,而且对革命的贡献也有档可查,当时就在汇报的文件上写了五个大字“红色资本家”,于是这种特殊的成分就这样定了下来,也可能在当时是唯一的一例。五十年代中期,他才二十出头,在衢州五一剧院工作过,与文艺工作者有过接触,也有点文艺爱好和艺术功底,吹拉弹唱都会来一点,工作之余,上班之前,下班之后都会在办公室经常哼个小曲,唱着小歌。

这个老人性情十分地开朗,虽老还朝气蓬勃。解放初期全家人回到上海,倍受当地政府欢迎。刚到上海那一年的春天,全家人十分地兴致,老人的父亲带着全家人走在上海黄铺江边,庆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