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过后武氏女皇蹒跚着起身,油然自得道:“好了,好了,美女是赏不得,否则国师会怪我教坏了徒弟。就赏金银珠宝,封地也好。此事千万马虎不得,否则未免寒了前线将士的心,哪位卿家愿去昆仑城传旨?”
一言既出,满朝老弱病残却哑然无语。时逢西北战场激战正酣,到处都在打仗,到处都有危险,有能耐的都到前线去了,一群文官谁敢开这个口啊,皇上都说了“此事千万马虎不得”,若是有个闪失,误人误己可就糟了。
李显抬起头来的时候,眼神却变了,变的诚惶诚恐恭顺无比。
很难相信一个人可以把眼神变幻的这么极端,然而显然李显在这方面做的很好,甚至那语气就象谦谦君子般坦然:“儿臣愿往,儿臣自幼学了些武功,此去昆仑不远千里,儿臣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对于这个自幼受宠的儿子,武则天的感想是很复杂的,然而自从他退位以来,做事中规中矩倒也没闹出什么乱子,他办事,武则天还是很放心的。
“去吧,不要丢了你们李家的面子。”武则天有些感慨的说。
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难为她还以李家的媳妇自居。虽然外人不知道是真情还是假意,话里有话却是显然的。
李显低头掩饰眼中一闪而过的精芒,生在帝王之家,母子间却要如此勾心斗角,也许也是人间一大惨事。
昆仑城外,草长莺飞,夏末秋初的时候,这西北塞外荒凉之地却已有些寒意了。
数百里外几十万人纠缠在一起打成一团,北衙第一营中军大帐里却清闲的很,甚至还有些香艳的气息。
杨风越来越喜欢这种左拥右抱的惬意生活,虽然有一众兄弟不时的抗议他们的肉麻行径,总的来说还是舒适的。
正和众人说笑着,李显到了。
李显的气度是雍容华贵的,他绝对可以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架势,然而他却没有如此去做。他相信自己的表情绝对是很有杀伤力的,那是一种亲和中带着点从容,甚至还有些掌控一切的信心。
香案已经摆开了,十几员有品有官的将领齐刷刷跪了一地,接圣旨的礼数是务必要周到的,丝毫马虎不得。
虽然这些人跪的不是自己,李显还是很迷恋这种凌驾越万人之上的优越感,那是一种令人全身上下舒坦无比的强效电流,没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永远没有机会去领略,那种甘甜中带着点忐忑的酥麻感觉。
如果不是若干年前一场变故,以及接踵而来的更多场变故,眼前这些人跪拜的对象,恐怕会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吧。
眼前这个瘦弱的古怪少年,恐怕就是近来名震西北的杨风杨大将军了。不要问他为什么会知道,这纯粹是一种直觉,一种处于上位者敏锐的直觉。
难道就是这个半大的孩子,带着一千多人在叛军身或搞风搞雨,硬把昆仑叛军拖在西北一个多月?莫非就是这个笑起来一脸无辜的乖宝宝,屡屡以寡敌众屠尽叛军精锐?难道这位黄毛少年,就是打动了上官姐姐芳心的才子猛将。
目光落到花灵儿和阿菲同样美丽的俏脸上,李显却有些恍然了,毕竟此事太过离奇,太令人匪夷所思。
然而这位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杨大将军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李显惊骇欲绝,只一句话,就让他心神大乱,失去了控制一切的气度和心神。
这种失态绝对让李显尴尬,却又让他不得不得心悦诚服的赞叹一声:杨风,胆大包天之徒,聪明绝顶之辈,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人诚不欺我。
到底是一句什么样的话,能把见多识广的中宗皇帝吓的手足无措?后文自有分晓。
第四十九章 谋略
那时候,杨风眼神中一阵闪烁,以十成十诚挚的表情道:“小将不知是我大唐李殿下驾到,有失远迎,罪该万死。敢问李殿下,可否念在我等身上有伤,就此站着接旨?这些日子跪来跪去的,小将倒觉得有些太过辛苦,说不定哪天小将心中一乱,就此带着几位老婆回家种地,也是很有可能的。”
一句话中包含着无限深意,隐晦却不艰涩,只是有点太大胆。
大唐李殿下和眼前的钦差虽然是同一个人,却已经是多少年以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李显自从退位之后便无官无职,在宫中也是个可有可无的懒散闲人,二十多年了,没人如此称呼过他。
身上有伤就要站着接旨?是不愿跪,不肯跪,还是不想跪,或者是根本就不能跪,又或者是现在不愿意跪?那就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