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子似乎还大了一点。
这样的粮种,若种植后收成的也是这样的,或许真的比麦种要好。
只是凡事就怕如果。
所以惊讶归惊讶,还是少有人会改变主意。
除非是家中有多亩田地的人家,才会匀出一亩去尝试。
不过这次还真有一个例外,比如青山村,全都选购水稻。
百姓们每年育苗的粮种基本都要同官寺统一购买。
因为官寺筛出的都是最优的粮种。
在这方面暂时还没有官员敢偷梁换柱。
毕竟粮种好不好,等种出来收成如何就知道。
这可是事关政绩的事,没有官员敢在上面犯糊涂。
所以每年官寺也会统一售粮。
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来排队,所以周围村落都由里正负责来统一购买。
每个村都有人口登记,卒吏会按照里正提交的名单进行对照登记,然后按人头算亩来限量售卖粮种。
比如水稻粮种,每亩限6斤。
而青山村里正一开口就是200亩水稻种。
青山村总共也就两百多人。
按照每个人头一亩田的规矩,两百亩就相当于今年青山村全种植水稻了。
有人反应过来,好像新任都尉丞,那位传说中的福惠郡主就是青山村的。
能让青山村的村民们都毫不犹豫的选择种水稻,是不是他们知道了什么?
所以便有不少人找上青山村的里正问情况。
现在青山村村民对阮昭那是绝对信服的。
她既然说种水稻好,那村里肯定也要跟着种。
按村民的话,‘郡主的本事怎么样,别人不知道咱还能不知么,信她总没错。再说郡主可是咱青山村的,咱自己不支持自己人,支持谁去。’
里正也知道别人不像他们了解郡主,所以肯定不信。
因此有人来问,他就添油加醋的讲冬天郡主怎么在雪地里种菜,怎么在山上种树。
那夸张的形容,说得跟神迹似的。
顿时也让不少人都动心了。
慢慢的,水稻的队伍也开始多起来。
不过像青山村这样的还是少。
最后都尉府跟阮昭买了一万五千斤粮种,还剩下三千多斤。
百姓买了八千多斤,500亩官田用了3000斤。
余下的这三千多斤被赵堇廷派人加急送往皇城。
皇庄在阮昭拿出粮种时,赵堇廷就已经先买了5000斤运送过去。
现在这三千斤是让赵皇分给想要试种的大臣。
不过要说大头的话,没人能比得过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