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些消息都是从潼关城回来的商人刻意传开。
而他们皆得阮昭授意。
只是传达一个消息便能与阮昭搭上关系,自都是乐意之至。
他们不止帮忙传达,还精益求精,导致传到最后越发神异。
消息传到皇城,连赵皇都惊动了。
有儿子在潼关城,只要不是什么一定需要上报的大事,都由他允许便可。
因此此时他还真不知情。
想到尚在潼关城归期未定的儿子,赵皇又叹了口气。
因为传言传得太夸张,这件事都直接被有心人搬上朝,甚至有人状告大都督、秦都尉、福惠郡主劳民伤财,不务正业。
连钟硕等四位将军都被批了个不遵礼制,不知礼数,耽于享乐。
可惜找事的人眼盲心瞎。
一封奏折就把国君的老丈人、小舅子都告了不说。
还当众点名国君新封的福惠郡主劳民伤财,不务正业,这不是在打国君的脸。
更别说太子还在那边,虽然目前暂未公开。
但朝中其实已有猜测。
如今这份奏疏,是否还有暗指太子与之沆瀣一气,不务正业,不知礼数。
赵皇又非傀儡皇帝,如何能如他们的愿。
不止直言此事经他授意,还间接用此事批评朝臣朽木枯株,心慵意懒,年年祭春节毫无变化,不思进取,诚心不足以告春神,赵国才会有如此多灾。
一顿输出骂得一众朝臣脸色青白交错,腰越压越弯。
若非祭春节临近,再更改已来不及,怕会直接让他们重办祭春节。
朝臣还真怕赵皇一怒真要让他们重办,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转眼到三月十二日,距祭春节只有三日时间。
但此时的潼关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几日几千人日夜操劳终出喜人成果。
潼关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对应的四条主街都大变样。
街道两旁每隔一米伫立七米竹竿。
竹竿顶端穿过一条精致的平衡木。
平衡木两端挂红色灯笼,上书分别为‘祭’‘春’二字。
竹竿顶端相连纵横交错的细线,上挂精致的彩色小灯笼。
灯笼底座之下垂坠几片竹片。
风吹过时,竹片撞击发出嘚嘚的声音。
不悦耳,不清脆,却也拥有一种特殊的节奏之感。
竹片中间还垂落一条两指宽的彩纸,上书各种祝福之语。
街道两边的卫生都被清理过,连店铺家宅也贴上春联,经过一番扫尘修整,都焕然一新。
民众为何配合度会如此高,皆因阮昭令人传出言论。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神喜新好净,藏污纳垢者终得春神厌弃。
古人对神明多有敬畏之心,又事关丰收,自是不敢怠慢。
所以不用都尉府下达命令,卒吏强制执行,都自发扫尘。
甚至还学着在门前挂上和灯笼下一样的竹片与福纸。
因为阮昭对外的解释,是灯笼下悬挂之物为采青。
竹子轻音为春神所爱之乐,是为春之乐章,可引春神临听。
上方的祈福内容自也会被春神看到。
为了能让春神看到自己的祈求,不少人还绞尽脑汁的在上面做花样,试图到时候能脱颖而出,吸引春神的目光。
这样一番举动,倒让整条街道更显艺术之感。
东西两街分别被规划为美食街和艺术街。
所以两边多了一些一米长,半米宽的小摊台。
这些台子都会与后面的店铺错开,摆放整齐,统一规格。
都由都尉府提供。
摊位可租给任意想要在此摆摊的人,只收祭春节期间所得一成利。
虽说一成利不低,但没有限额,便是不管收入10文还是10两,都是一成。
收入低,一成也不算高,收入高,一成利获此机会,也是值得。
因为摊位并非单单只是租出去,所有参与报名并得到摊位食用权的人,都可得一种吃食制作指导。
至于南北两条街,南街是娱乐街,届时会安排一些固定的节目,比如杂技表演之类。
北街则是游春街,届时会有猜测定时游行。
而四条街相连的中心处,也是都尉府所在。
门前一侧被造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