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帐薄上朱纯臣抄得白银三千万两时,不禁感慨,这成国公府不愧为世袭国公,两百多年的积累可比一般的朝廷大员要富得多。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脚步轻快的跑到王承恩跟前嘀嘀咕咕的说了几句。
王承恩一听脸色骤变,即刻就像崇祯禀报道:
“皇爷,宫外传来消息,有大批书生跪在宫门前为那些贪官污吏鸣冤,还叫嚷着让皇爷说清楚为什么要抄家。”
坐在桌案后的崇祯一听这话乐得笑出了声。
“哈哈……”
想不到这群老狗还懂得这套,这不就是后世的游行抗议么?
宫外那群书生说白了就是一群啥也不懂的愤青。
崇祯也只是笑笑并不在意,对王承恩摆了摆手,说道:“不用管他们,等他们累了,自然也就散了。”
宫门外聚集的书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一些地痞流氓,也混在书生的人群之中,这自然是内阁和东林党花钱找来凑数的。
本来势不两立的两个对立集团,却在这件事上尤为的默契,同时站在了崇祯的对立面。
大多数的书生,在还没有进入官场前,还知道什么叫忠君爱国,言辞还不敢太过激烈。
可是混在书生群里的流氓,和带头的几个书生,他们可不管什么忠君爱国。
带头的书生完全是听命于东林党要么就是内阁找来的,都是他们的门生故旧。
而这些流氓痞子,完全是拿钱办事,当然是让他们说什么他们就说什么。
从最开始的请愿叫冤,慢慢演变成,当今陛下昏聩、坑害国家忠良,并要求当今陛下将下狱的二十八位大人无罪释放。
刚开始的时候这群书生和流氓痞子,也不敢这么叫唤,但抱着法不责众的想法。
他们便从叫得小心翼翼到现在的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