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柏骥也是颇有天资和悟性的,早些年,他经商时也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如果不是他眼热权势,看着柏煜从柏总理手中接过一个又一个任务,越发受到重视,心下不平,非要舍弃自己的长处,一头钻入自己所不熟悉的政务中,偏又急于获得权势,不能够静下心来潜心钻研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像如今一般,高不成,低不就。柏骥虽不及柏煜,但只要身边的人能够将他向着正确的方向引导,他绝不会是今天这幅光景。
这些猫腻,柏总理又岂会看不出来?然而,他又能够责怪柏夫人什么呢?责怪她没有将柏骥和其他的庶女视如己出吗?怪她没有悉心教养庶出子女们吗?可是当初,柏夫人不是没有想过要把柏骥抱到自己身边,好好教养,让他成为柏煜的助力的,也不是没有想过要将庶女拢到自己身边。与庶子比起来,庶女的威胁要小得多,日后不过出一副嫁妆打发出门就是了,若是家中的女儿嫁得好,对于柏夫人自己的孩子来说,也是助力。
只可惜,那些姨太太们看不懂柏夫人的心思,也不懂得怎样选择,对于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她们生怕自己的孩子会被教得亲近嫡母,疏远生母,又打心眼里不认为柏夫人会为自己的孩子好,故而从不肯让孩子们与柏夫人过于接近。从孩子们幼时起,姨太太就教导自己的孩子,要防备柏夫人,久而久之,柏夫人自然也冷了心。既然都是些养不熟的崽子,与其好好教养他们,让他们对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构成威胁,柏夫人自然会选择将他们养废。
当初,柏总理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那时华国被侵略,他身居高位,焦头烂额,又打心眼里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便只劝柏夫人尽到做嫡母的职责,便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后宅上。正是他的不闻不问,让柏夫人选择了对庶子庶女们的教养冷眼旁观。
如果说柏夫人错了,那么,他自己岂不是错得更加离谱?
柏总理摇了摇头,深刻的认识到,他也许是一个好总理,却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正因为他的疏忽,柏家的后宅才会乱成这样,正因为他的子女们缺乏正确的教养,才会干一件又一件的蠢事。不过现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虽然庶出子女们的性子已经长歪,很难再掰回来,但他起码可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本分,纵然日后他们平庸一世,也好过到处惹是生非,在外败坏柏家名声。
日后,柏家会交到柏煜的手中,若他们生活窘迫,柏煜会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费,想要像往常一样过得潇洒肆意,却是不可能了。想要过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生活?可以,自己赚钱去!他们赚的钱如何花,柏总理不会过问,势必要然他们自食其力。
当然,柏家多女孩,女孩儿出嫁后,有夫家养着,生活倒也不愁。分家之后,日产花销上真正有问题的,恐怕也就柏骥一人。女孩儿中如果有愿意出去工作的,柏总理自然也会大力支持。
虽说要分家,但柏总理也不会把几个姨太太以及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太远的地方,以免不好照顾。子女们若是想他了,要回来看看他,也是十分便宜的。日后,还没出嫁的女儿们,他也会为她们备一份丰厚的嫁妆,让她们从柏家出嫁,不会亏待了她们。
柏总理虽然已经退下来了,但是在柏家,他还是说一不二的家主。他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就由不得他人再行更改。尽管秦姨太、李姨太等人不情不愿,还是被柏总理给分出去了。她们两个从不知安分守己四个字怎么写,继续让她们呆在家中,指不定要生出多少事来。
如果柏夫人有心,自然有许多种手段能够弹压她们,但她现在压根儿懒得管她们。连日后的指望都被养废了,这些女人就算再怎么蹦跶,也如同秋后的蚂蚱一般。她们现在做得越多,日后死的也就越快,她又何必与她们计较?
柏夫人能够眼睁睁看着她们自我毁灭,柏总理却不能。因此,与其继续把她们养在柏府中,捧杀她们,倒不如让她们早日认清现实。再者,柏煜与顾舒晗都是忙人,没得让他们在工作之余难得的休息时间里还为了一点破事而烦心。
柏夫人看出了柏总理的意图,却没有阻止。虽说她对于姨太太和庶子庶女们自作聪明的行径还能忍,但每天看着他们在眼前晃悠,到底也影响心情。能够不用再日日与他们相见,自然最好不过。在她设想中,这是柏总理寿终正寝后才能实现的事,没想到,现在柏总理居然亲自操持了这件事。这样也好,没有那几张倒胃口的脸,她每日只怕能多吃下几碗饭。柏夫人当然也知道,这些人搬出去后,丈夫怕是每个月会补贴些钱财,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