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拂剑朝天阙 > 第十三章 学堂有位后先生 (下)

第十三章 学堂有位后先生 (下)

。”

凡迎春摇晃着脑袋的咧嘴说道。结果被身后林青棠直接一掌拍在头上,这才板正了身体。

...

凡路听着老人的教诲,眼神发散。尝试着解开纠缠在心中多年的心结。

“心结应时自然开,门外青棠和迎春等你回家呢。”

老人拍了拍少年的肩头,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先生,恕学生冒昧,临行前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何这么多年,您都只在这间私塾教书作为老儒士,讲述其他儒家先辈的道理。”

凡路自三年前在讲桌上第一次看到桌上的一打草纸,上面写满了老先生的道理文章。从劝学修身乃至君道臣道。无一不是深深的震撼了年幼的孩子。

之后的几年,孩子读了很多书,慢慢的成为了少年。但还是觉得后先生的文章更能从人性的本质出发。探讨个人的品行,以至朝堂的方针。

“以您的学识,文章在学生看来已经远胜我在书中读过任何一位哲人的著作。您为何不尝试在凉州开设一家书院。到时您的道理才会被天下更多人看见。”

老先生笑着点了点头。

“一座书院不单单只是建一个大院子,多放上几本书就可以称为书院。你我皆知明朝自洪武后千年来崇武轻文,洪武帝在位期间还曾在朝堂之上当众将亚圣的学问全盘否认。导致当朝绝大多数读书人被清算,大量文学史料被焚毁。

天下文运自古便是个定数,你若是留不住,那很快被他洲分走。以至如今一洲的所谓文人墨客不过知道些学问的皮毛,便可在一地开家立派。自称学问的正统。

儒家在天下十八间书座,北秦更是无一。不单单是老夫,整个儒家这些年在北秦的教化一直也没有很大的进展。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并不是三言两语便可下定论的...”

------------------

少年走出学堂后关上屋子的门,转头果然看到两个孩子。他们身边还站着一个老人,身穿儒衫,脚踩草鞋,手握蒲扇。静静的看着少年。

凡路自看到老人面容的一瞬间,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熟悉,又不知何时见过。只好和老人问候一声。

“老先生,后先生说如果您此行是来找他的,就可以请回了。”

“好,那我就先回去了。”

老人听完并未恼怒,摇着蒲扇就走出了院子。

凡迎春看着老人走远,皱起了小脑袋。

“老爷爷这就走了?哥,我和青棠姐本来想进去见先生,结果来的时候看到你和先生在对弈,我们就没进去打扰。”

孩子解释道。

“好,回家了。

迎春,我刚才把你抄写的文章给先生看了。”

凡路带着弟弟妹妹走出院子,向城内的方向远去,只能隐约的听到兄弟二人的对活。

“哥,先生看完怎么说的?”

“先生没说话,就是把整整一打纸全撕了。”

然后紧接着就是一声嘶吼。

“啊....完了!”

----------------

学堂里后老先生仍在摆棋。而本该离开的老人此时正坐在方才少年的位置,同后先生一起复盘。

屋内异常的安静,只有落子“砰砰”的声音。不知过了多久,穿着草鞋,摇着蒲扇的老人率先开口。

“刚刚那个孩子到最后也没能解开心结,夫子只需说出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这是先生在至圣门下之时便总结出的学问,为何此话已经足以深入根源,您却一直在用那几位圣人的道理?”

后先生并未讲话,一手轻抚白须,另一手放在棋笥中搅动着棋子。眼神紧盯着棋盘,好像并未在听面前之人的话语。

对面的老人并不在意后先生是否听到自己的话语,继续自顾自地说道。

“千年前至圣东游,夫子身为儒家第三代巨儒。当亚圣说出人皆可以为尧舜之时,您只要区别善恶二字。如今文庙陪祭的塑像。您理应和亚圣分列至圣左右,享万代香火。直到您被逐出文庙,学问被归为异类,难道真的如后世所说,是因夫子的二位学生?”

蒲扇老人显得有些愠色,只因他是千年前这方天下最早传承后圣文脉的书儒生之一。

时至今日,他依旧记得当时气愤的书生们冲进学堂将后圣的挂像撕个粉碎,同他内心的世界也随之崩塌的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