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今天还有三个村子。”
待到下人牵来军马,常知县率先翻身上马。其余人紧跟其后。
“大人,如果咱们真的帮他们重建村子。那光靠朝廷那点拨款可还有不小的缺口。”
身后的一名知县的贴身侍卫说道。常知县咧嘴一笑,啧啧的咂了两下嘴。
“谁说帮他们盖房子了?本官说的那可是工部来人。到时候要找怎么也找不到我头上。至于这工部尚书嘛,本官记得前几日刚被大理寺和刑部一齐拿下了。”
身边众多侍卫闻言迎合着常知县一同笑出声来。
“大人高明!”
------------
眼瞧着知县老爷离开,方四六赶紧上前扶住已经站不稳的村长。小四六这才发现,村长真的老了。
村长轻轻的推开四六的手,勉强从老脸上挤出些许笑容。
“乡亲们,都收拾收拾东西。准备搬家吧”
之后在村口众多的村民的目光下,佝偻着脊背,拄着木拐杖一步一步离开了。
...
四六一路跑回小巷,推开家门。看到娘亲已经在收拾家当,哇地一下就哭了出来。
“娘,为什么那个叫什么皇子的来了,咱们的家就没了?为什么?”
听到孩子泣不成声的哭喊,方氏心中也是心如刀割。先行放下手中衣裳,起身将儿子搂入怀中。
方氏是典型的农家妇人,一生未曾读过书。十五岁嫁入方家,十七岁生下四六。从此相夫教子,自己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朝廷下达的指令违抗不得。
“孩子,等你长大了。有一身力气了,你就带着二伏一起去问问他问为什么。好不好?”
方氏轻抚小四六的额头,直到孩子嗓子哭的沙哑,还是轻轻地抽泣着。
“好。”
--------------------
跑完余下三个村庄,常知县也算彻底结束了这一天的工作。骑着快马先行返回县城。一路上敲打着自己心中的小算盘。
这些乡巴佬还真好对付,一人五两银子就知足了。那这次自己还真捞了不少。
都说这钱没还能再赚,可说这良心要是没了,还真他娘的赚的更多了。晚上可得好好喝顿花酒。
回过神来之时,常知县人人已至县衙府外。几位看门的衙役见到知县大人归来,帮忙伺候着下马。
“巡抚大人来了吗?”
常知县看到一路小跑而来的县主簿,开口问道。
“回大人,巡抚大人已经在衙门里等您了。”
常知县快走几步,大步迈入衙门之内,看到巡抚大人已坐于公堂之上。直接行以大礼。
“下官常亭,拜见巡抚大人。”
巡抚停下手中毛笔,抬头看向眼前跪地之人。
“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回大人,当地百姓已经遵守朝廷指令迁移。按您吩咐,每村每户下发二十两白银,如今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已经全部分批发往各村。”
常知县小心翼翼地悄悄抬头瞧去,这巡抚从表情来看应该很是满意。
“本官早就听闻常知县乃是本地出了名的清官,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此事做的非常出色,本官今日自掏腰包,允诺你这个月俸禄多可领五石。”
常知县摆出大喜过望的神情,说了声谢大人后,弯腰走出了悬着“清正廉洁”牌匾的公堂。
看到常知县离开。巡抚先是一笑,然后继续拿起毛笔补齐了纸上最后的落款。
纸上写的内容很是简单。
已收到朝廷拨款,官银一千三百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