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沈长安所说的这类出行指南并非他独创,包括官府也出了一些类似的舆图。
只是,这类的指南专业性不强,内容比较简略,充其量也就比地图强一点点。
而沈长安打算出的这本指南可就详细多了,包括了出行、旅游、经商、民俗、食宿、出产物等等。
“唐兄,我的计划是这样,咱俩一起合作,让这本指南图文并茅,就算一些识字不多的百姓,也能通过图知晓个大概。
咱们可以将之做成一个系列,有精装全本,也有价格相对便宜的,分为不同区域的小册子……”
听到沈长安侃侃而谈,唐伯虎的眼神不由充满了惊喜。
换作以前,他不一定感兴趣。
自从会试失利之后,他颇有些自暴自弃,今朝有酒今朝醉。
后来,与沈长安一起外出云游了两年多,心态已经改变了不少,再加上现在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想要打造一个理想中的园林。
这,需要银子。
银子,不会从天而降。
所以等到沈长安讲完之后,唐伯虎没有一丝犹豫,一拍桌子:“这個主意好,准备什么时候开始?”
沈长安笑道:“随时都可以。不过,我们还需要多搜集一些资料,力争做得更完美。”
“嗯,回头我找人帮下忙……”
接下来,唐伯虎充分动用了自己的人脉关系,多方搜集资料,包括官府收藏的一些地方志、舆图等等内容。
年后,终于开始着手整理,编撰、绘图……
内容尽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毕竟这本指南面向的乃是大众,而不是什么学术著作。
不过二人也有分工,唐伯虎主要负责配图,沈长安主要负责内容。
配图可不是简单的画几幅画就了事,而是根据文字内容配图,包括官道、河道、沿途驿站、重要市镇等等。
有了这些图,只要稍微认识一些字,就能大略理解其内容。
不觉间,到了五月。
由沈长安与唐伯虎联手编撰的《南北行路指南》终于定稿,并交付作坊制版印刷。
不觉间,五月来临。
端午节,这一天本该是休沐日,但,却有三位当朝重臣匆匆来到皇宫面圣。
“臣刘健……”
“臣李东阳……”
“臣谢迁……”
“奉召来见,恭祝圣主安康!”
这三位,乃是当朝内阁大学士。
床上躺着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面颊憔悴,双眼无神,早已没有了平日里的君临天下的气势。
他,正是当朝天子弘治皇帝。
“来了就好,总算能赶上……”弘治皇帝喃喃说了一句。
张皇后则吩咐了一句:“来人,给三位老先生赐座!”
过了一会,内侍送来了人参汤,弘治皇帝喝了几口参汤之后,稍微有了一点精神,这才转过头冲着三位大学士道:
“朕今年三十六岁,本期与诸卿共相扶持,以臻郅治,可惜,咳咳咳……”
说到这里,剧烈咳嗽起来。
“陛下……”
三位大学士不由老泪纵横,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皇帝时日不多了,这是准备交待身后事。
弘治皇帝断断续续说了一些话,算是对自己作为帝王的一个人生总结。
最后道:“三位卿家都是顾命大臣,希望以后能够全心全意辅助新君,治理大明天下……”
两日后,大行皇帝宾天。
宫钟、京钟、寺钟不分昼夜齐鸣,令得整个京城都弥漫着一种浓浓的哀伤。
嗣君毫无悬念,因为弘治皇帝只有一个宝贝儿子,也就是皇太子朱厚照。
按谢迁的提议:“身御皇位,理应自正其德,然后才能正人之德,年号便取正德吧。”
就这样,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照从皇太子变成了正德皇帝,君临天下。
……
八月,《南北行路指南》面市,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当然,这得益于唐伯虎的名气与人脉,有不少名士帮着宣传,各地书商争相采购。
这也是沈长安找唐伯虎合作的原因。
有捷径为什么不走?
第一批只印了一千五百册,结果短短两天便被抢购一空,有些人转手一卖便能赚不少银子。
因为,这一批书有唐伯虎的亲笔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