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暗中斗了二十多年,先帝没能完成除掉靖王的夙愿,便驾崩离世,这烫手山芋就落到了他与太后手中。
他登基前后,全凭先帝给他留下的几名重臣鼎力辅佐,永平侯便是其中之一。老侯爷一生为朝廷鞠躬尽瘁,又为朝廷培养出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虞绍衡。
老侯爷与虞绍衡先后手握重兵,那时的靖王不敢造次,他只能在虞绍衡扬名天下时发动官员弹劾。
后来,为着分割、掌握靖王在朝堂的势力,他让年纪轻轻的虞绍衡担负重任。太后让暗卫迅速发展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分散到各地,尽可能地获知举足轻重的文武官员的底细。
这是虞绍衡与萧旬被他始终重用的真正原因,这是他对相府、侯府结亲反应平平到后来双手赞成的原因。相府、侯府都是与靖王不睦的门第,两家结亲,才能在一段时间与靖王势均力敌地抗衡。
只是他手中能担当大任并能让他深信不疑的人终究是太少了,有时候他恨不得虞绍衡能有j□j之术,一面帮他在朝堂掌握军政,一面能在外面手握兵权帮他威慑靖王。
可惜的是不能。
而叶舒玄呢,忠心耿耿、尽心竭力、从无野心,可毕竟是半个文人墨客,太平盛世时这种人为宰相再妥当不过,遇到险情时,就不能震慑官员了。况且,靖王是自先帝、太后到他都棘手的一个人,旁人就更不用提了。
之前,他明里暗里逼迫着靖王暗中培养或是他已获知的势力显露出来,真到了这一日,还是怒火中烧。
靖王用意分明,要逼迫他低头成为傀儡,之后,便是要皇后诞下皇子。野心适可而止的话,是让他的子嗣继续做傀儡;野心无疆的话,过几年……这天下怕是就要易主他人之手了,不是靖王就是承远王。
念及此,钟离烨很有些失落。不论他如何励精图治,不论他如何勤于政务,落在靖王、承远王这般老谋深算的人眼中,自己还是个少年登基、仰仗太后扶持的绣花枕头。
这让他觉得屈辱。
靖王出声打断了钟离烨的思绪,问道:“对于兵部尚书、丞相、暗卫统领,皇上作何打算?”
“朕作何打算?”钟离烨笑了,“皇叔给个决断便是。”
在金殿上,皇上论起亲戚来,是前所未有之事。在场官员俱是面上一喜。
靖王连说不敢,点了一名官员,“还是先听听你们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