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倏忽而过,到了八月底。
孟氏慢悠悠的从院子外头走进来,“我看稻穗子差不多了。”
老姜头闻言便点头,“那明儿就开镰吧。”
开镰这事儿有了第一家,就有第二家,杏花村的秋收就算是从姜家这里开了头。
秋收是大事,一家人全都要上阵。
往年这个时候的原主要不是在家歇着,就是去缠着陈文进,今年的姜沅沅却是坐不住的。
一家子人都忙活着,就连最小的四壮都在地里拾穗,自己歇着算什么?
所以,姜沅沅不顾全家人的劝阻,把烧水,送水的活儿给揽了下来不说,也背上了背篓,帮着晒稻,收稻。
姜家男人不少,又有韩灼帮忙,所以尽管地多,但收起来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不过两天,地里的稻子就收了大半了。
“老姜头和孟氏把韩灼是当自己家人用了啊?”
“怕不是元宝看上韩灼了吧?”
“一个没人敢娶,一个没人敢嫁,合适得很。”
说这话的人便是陈二蛋的媳妇儿梁氏,陈二蛋家和陈文进家是亲戚,两家以前还是同村,逃难的时候结伴到杏花村这里落户的。
虽然这些年和陈文进家的关系不怎么样,但毕竟沾亲带故,陈文进家里闹了这么一出丑事,陈二蛋一家自然心里不舒服。
而且在梁氏的心里,自己那点事儿是被孟氏捅出来的,虽然自己男人是软蛋没发火,但梁氏还是记恨上了孟氏。
“别说,还真是。”村里从来不缺八卦的人,“姜家条件也不错,咋元宝尽是瞧上一个比一个穷的哦!”
“条件好的谁家愿意?”梁氏翻着白眼,“姜家都把闺女养成猪了,又懒又能吃!谁家想养个祖宗?!”
“也就是看人家韩灼长的好,家里头没有大人,就一个小女娃子,好拿捏。”
“不是吧。”有人忍不住替姜沅沅说话,“这两天元宝可都在帮忙呢,而且那韩灼……一个私生子……姜家那个条件不至于。”
别的不说,人家的侄子就是秀才公呢!
“当着人家的面肯定要表现。”梁氏瘪嘴,“别说咱们村,就是附近几个村里,除了韩灼那个小野种,姜元宝还能找谁?”
“你们就看吧,姜元宝肯定是这个心思……我昨天还看见他们一起去的镇上呢。”
立马有人道,“我也看到了。”
梁氏更加不屑了,“是吧,人家天天都一块儿呢,韩家那两个天天去姜家吃白饭,要不是姜元宝的主意,老姜头和孟氏两个抠搜的能同意?”
“人不是说了,韩灼救了姜老三,姜家还恩情呢。”
“还恩情给银子不好?”孟氏不以为然,“韩家那个药罐子,给钱不实在?天天上人家里去算啥?再说了,那姜老三都能下地打谷子了,还要还?”
“什么还恩情!就是个幌子!背地里呀……”
梁氏低声说了两句,有两个妇人的顿时脸红了。
虽然梁氏说的有鼻子有眼,但八卦的人也不是全信的。
毕竟梁氏的人品也不怎么样,就是听个热闹。
本来也是农忙,没说一阵,眼红的人就散了。
韩灼从高高的稻堆阴影里走了出来,脸色黑沉沉的。
韩玥也后面探了头,拉了拉韩灼的衣角,“哥哥。”
韩灼低头看了看妹妹水灵灵的大眼睛,心下不由得一叹。
这几个月妹妹的脸上瞧着有些肉了,身高也长了一大截,但………可惜……
……
“不过来吃了?”
老姜头看着韩玥圆溜溜的眼睛,有点不可置信。
“是。”韩灼点头,“这段时间多谢姜叔和孟婶的照顾,叨扰了。”
“这怎么好端端的,就不来了呢?”
孟氏心里也有点别扭,虽然一开始不情愿,但一来韩灼给了三百文的伙食费不说,还时常拿点野味过来,家里一个月到头就能买上一两回猪肉,却还是隔三差五的能开荤。
二来,人心也是肉长的,兄妹俩都是好孩子,韩灼虽然言语不多,但手脚勤快,平时家里有点事儿不用说就来帮忙了,就是韩玥这么个小丫头也懂事的很,经常帮着喂鸡鸭和洗菜摘菜。
尤其是秋收这两天,韩灼更是帮着忙前忙后了好几天,连山里都没去。
孟氏心里头还是觉得有点亏。
“还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