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姜头也没闲着,溜达着到了李村长家。
听完老姜头的话,李村长觉得自己的声音有点飘,“真的要打仗了?”
老姜头撇嘴,“有这个可能,反正咱们村现在也没水了,该走就走吧,老李,你们要是也想走,就赶紧准备准备,明天早上跟我们一块儿走。”
逃难的路上成群结队才不容易被抢。
李村长直到老姜头走了都没有回过神来,王氏又怕又紧张,“当家的,咱们走不走?”
李村长的两个儿子也目光灼灼的看着他。
李村长沉默了许久,“走,明天就走,赶紧把东西收拾出来,干粮今晚连夜做好,我去村子里通知各家各户去。”
姜沅沅也在通知逃难的事儿,她来的是村南,新修的那几户孩子的院子。
尽管姜沅沅和李村长都在帮助这些孩子,但这段时间依然走了不少的孩子。
当初来村子里的三十四个孩子,只剩下十八个了。
秀秀见姜沅沅来了,笑眯眯的端来了一条凳子。
“姜姐姐,你怎么来了?”
姜沅沅问道:“秀秀,你家里还有粮食吗?”
秀秀点头,“有的。”
出了陈二狗偷钱的事后,姜沅沅就建议孩子们把大部分的银钱换成粮食,那会儿粮价还没有这么高,所以孩子们家里的粮食并不少。
有陈二蛋的前车之鉴,村里人目前还没人把主意打到孩子们的粮食身上。
“今晚累些,把粮食做成干粮,咱们明天一早就离开杏花村,逃难去了。”
秀秀顿时愣住,好半晌才发出声音,“逃难?!”
姜沅沅点头,“对,北荒的军队要打下来了。明天一早咱们就要动身,你一会儿和其他小伙伴也说一下,明天和我一起走。”
秀秀对于姜沅沅很崇拜,所以姜沅沅说的话她从来不会反驳。
她点头道:“姜姐姐放心,我一定把话带到。”
孩子们的房子都是联排一起的,所以不出一刻钟,秀秀就把话带到了。
完成任务的秀秀并没有立刻开始收拾行李,而是匆匆忙忙的往县城跑。
这个消息,她得告诉姐姐。
天黑透了的时候,姜沅沅的三个哥哥才回来。
姜老大:“放心,我已经和爹娘,还有大丫,大壮媳妇儿的娘家都说好了,明天一早在官道行汇合。”
姜老二则是一脸歉疚的看着赵氏,“我和爹娘他们说了,不过……他们不和我们一起走。”
姜老二甚至觉得他们应该是不会走的。
赵氏张了张嘴,红着眼眶点头,然后转身又去了厨房。
姜老三身边站着局促的周父,老姜头上前,亲热的拍了拍周父的肩,“周老弟,咱们可好久不见了。”
周父勉强的挤出一个笑容来。
其实他到现在都还有点懵,姜老三大晚上的跑过来找他,说是要打仗了,得赶紧跑。
也不让他拒绝,直接把家里值钱的东西一收罗转头就走。
他觉得自己和姜家已经没有关系了,可没想到姜老三这种时候还念着自己,周父心里感动,但同时又觉得自己是个累赘。
老姜头似乎看出了周父心中所想,道,“你可别觉得是拖累,你瞧瞧我们这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周老弟还得你出把子力气帮帮忙。”
周父自然是连连点头,“唉唉唉,有啥帮手的吱一声。”
这一夜,杏花村的村民们几乎都没有睡着。
要走的人家忙着收拾行李准备干粮,不走的人家心里不安,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初晨拂晓。
天边刚刚泛起青白色,姜家人就已经推着板车,背着包袱在村口等着了。
先来的是徐家。
徐芸芸扶着徐郎中走在最前面,徐父推着板车,秦氏和徐枫一人背了一个大包袱跟在后头。
徐芸芸见到姜沅沅三两步就跑了过来,问道:“元宝,真的要打仗了?”
姜沅沅郑重点头,“是的。”
就算现在不打,过两个月也要打的。
徐芸芸的眉头拧成一团,“我听爷爷说,打仗要死好多人的,咱们能跑的掉吗?”
姜老三昨天去徐家把事情说了以后,徐郎中当即就说要跟着走。
秦氏不愿意,觉得是危言耸听。
不就是干旱了些,哪里有要打仗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