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拿起电话,换了接线的声音,报号码的时候指尖小心点着一个个读,只怕说错了就找不到他了。
接通了,间隔很长的嘟嘟声,和心跳一样规律。亦诗抱着听筒站在那里等,好像等了很久很久。好怕又是凶巴巴的陌生人,手心的汗都蹭在听筒上,以为没希望的时候才听见电话接通,有人拿了起来。
出了办公室刚锁了门又听见电话响,孔谦低头找钥匙,示意身后的翻译先走。终于摸到钥匙开门,找按钮把灯打开,桌面被大半待处理的文件盖着。
加班之后还没吃饭,又饿又乏,本想和翻译凑合一顿结果又来了公事,拿起电话扯着领带坐回椅子上。好半天就听见细细的喘气声,刚要用德语问话,传来很小声的中文,怯怯的——喂。
一愣,不确定是不是听错了,他也只是“喂”。
“喂……孔叔叔……在吗?”
一定是太累了才会听成那孩子的声音,另一端又明明是在叫孔叔叔。除了她没人这么叫他,可怎么可能?
放缓语气,小心翼翼的追问,“你是谁?”
双手抱着电话,亦诗紧紧贴在听筒边,屏着呼吸。“孔叔叔……我找他……他在吗,我是一一,我找孔叔叔……”
等了一秒,两秒,甚至更久,等来一声叹气。
看看手表,她那里正是半夜,一时不敢置信又感慨颇多,孔谦叹口气,不觉口气里充满疼爱,“一一……你怎么不睡觉……怎么给我打电话?”
没有回答,只有淡淡的鼻息,很细很长,像是睡着了。
“一一……?”
隐隐的什么在波动,好一会儿才听见微微哽咽。
“孔叔叔……我会……吹新曲子了……还考了一百分……”
明明看不见,却想把她抱起来揉揉长长的黑发。她是哭了吗?可说的又是高兴的事情。不敢打断,一直听得心里酸酸的,确实好久没见她了。
最后一次见面,她跑到楼外送他,在风里对他摆摆手,保姆拉着才不舍得回去。那是多久了?算不清日子,只好拿起相框细细端详。也许她又长高了,长大了,也或许,她还抱着娃娃,在风拂过的藤萝下独自说话。
……清晨,保姆像往常一样叫亦诗起床,推开卧室的门,床是空的。进去才见她蜷在床边几步的地毯上,怀里抱着一个精致的首饰盒,安稳的睡着。
车开进大门孔谦看了眼腕上的表,还是有些晚,回家放行李换衣服耽误了些时间,按常理团拜会应该开始了。
从车库出来,趁着等电梯对着镜子打上领带。黑色条纹,随手从行李箱里抓的,微微有些皱。总是几种素色换来换去,搭配容易。飞了十几个小时精神不算好,手头还有没处理完的文件。
计划回国停的时间不长,其实不是为了看看父母不回来也罢。习惯了匆匆碌碌,接了命令随时出发。到机场接了家里两通电话,说是难得一起出席部里活动。
并不是很急,对这种场面上的事早习惯了,关键是有些尴尬。在外面几年部里物是人非,可毕竟熟人多,团拜又有家属随行,免不了会碰到家珍。
她现在是别人太太了,离散之后各奔东西,几年里从没联系过,连普通朋友都算不上。他比不得她现在的丈夫,听说是司长,爬的也快,又有她父亲照应。
想这些没意思,已经到了推是推不掉。绕到新宴会厅的入口,恰巧碰到睿轩。远远就跑过来打招呼,还像当初在沈家时亲切随性,称呼也总改不过来,张口闭口小姑父。
孔谦待睿轩也如过去,他是个平顺脾气孩子,难得在那样的家里长大却没有娇纵。以后大概也会进部里做事,听他电话里说过随父亲出席活动的事。
离婚久了,和沈家也就睿轩这些联系。最初他和家明还会碰到,出国以后就难见,家明位本比他高,也不惜得要刻意笼络。
几句就把几年的生活说了,睿轩还要问,他身后冷眉冷眼的男孩催着走。来不及介绍,拍拍睿轩的肩错身而过。走出几步,听背后凉凉的一句。“就他啊?!”
甩甩头没太在意。进厅里找到父母费了些工夫。父亲还是一贯不苟言笑,母亲帮他张罗添菜。反而让比年前见时又精神挺拔许多,捶下肩膀坐在留好的位子上,兄弟两相视笑了笑。
团拜还是老传统,吃吃喝喝,熟人聊些有的没的,不熟识的被介绍认识。因为刚回来,同席间聊的少。主要问了家人的近况,聊些各自的生活。四口的小家到现在就分在三地,母亲不随父亲驻守就天南海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