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拍卖会的进行,场上的争夺愈发白热化。越来越多的精彩作品释出,在那个真品较多的年代、这也是稀罕事。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无疑是:明代、张严明 ,行书七律诗立轴。此件作品、尺幅宽大,“长枪大戟”般用宋法笔势写成,一气直下,使转灵动,挥洒云间。从整体布局上,穿插错落,宛若天成。整幅字大气磅礴,撼人心魄。却不给人丝毫沉重之感,反倒处处可见灵秀书卷气。真无愧大师神笔!从笔头上看:当在七十岁上下成此,风骨正盛、精力弥满之时!
虽然起拍价甚高,但在场的诸位、很多都盯着这一件。它的竞拍时刻,必定会引发起一阵强烈的竞价风暴。
而此时,它来了。
“接下来我们要上拍的作品,为本场拍卖会封面作品。188号,张严明 ,行书七律诗立轴!各位藏家稍等,马上开拍!”在拍卖师话音刚落、开始竞拍之后。竞价声就此起彼伏,约莫一会儿的功夫,就破了五十万大关。
来自北京养心斋的老黄,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太贵了、太贵了。。。”
可不咋得。“猴子”随声附和似的说着:“北京的刘家影响力太大!都知道东西是从他们府上流出来的,这帮老帽儿就死命的出价!白来了、白来了,肯定是买不着了。”
在一片唏嘘与喧闹声中,此件鸿篇巨制被一个来自广州的开鞋帽厂子的老板收入囊中。在那个年代,暴发户搞收藏、是收藏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也许是怕财不露白,些许功夫、得标者便在众人的注视下,一溜烟儿的消失在人海中。
“东西真是好东西,就是价儿冒了。再出来又不定是何年何月啦。”一位拍场的老者在和周围的同行探讨着说道。
“主要是这东西尺幅巨大,字多。不好找。”
“可不是,从古至今流下来的、哪有那么多啊。遇着一件就烧高香吧,兜里没钱怪谁?”
在场的人你一语、我一言的聊着。
“大家静一静,我们继续下面的拍卖。”在拍卖师的维持声中,会场逐渐的安静了下来。可众人的心神却还是久久不能平复。
好东西出来一件没买到就是这样。那种一旦错过便终生遗憾的感觉,是只有深爱着、懂着这里面门道的人才能体会到的。
此时的向天,倒是显出稳如泰山的老成。不动声色的坐在会场角落的一个座位上,认真的看着手里的图录。说时急那时快,一错眼珠的功夫走过来一个山东口音的大汉。
“伙计,又碰上了。缘分啊!中午咱喝点?”
向天闻声抬头一看,呦、这不是青州老于嘛。一看是熟人,便平静的说:“您好、您好,也来买东西啊?坐,坐。”
随着一件件东西的应声出场,时间不一会就到了饭点。在这行里,酒桌上也是生意场。酒桌上的故事,你说不能当真吧,它却是能真真正正挣到钱的。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