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上的游轮来来往往,每一天都在诉说着属于上海的故事。
吃饱喝足后,接下来要去的地方、同样极具特色。
代表上海人精神的老石库门地区。
老弄堂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生活的缩影,在狭窄的空间里深深地镌刻下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这位喜欢收藏的魁先生,他把自己对于生活的美好记忆、就收藏在这里。
几十年前的老陕西南路,那可不得了。红砖外墙下,折射出岁月的蹉跎。当时有很多的名人,是住在这里的呀。
初次踏上这里的土地,好像电影里的一幕一幕映入眼帘的时候。你会真实的感觉到,上海不能没有弄堂。
没有弄堂,就没有了灵魂!
来到一处干净的小阁楼,顺着楼梯走上去。敲门。
砰砰两声敲门声。张叔在门口轻声呼喊道:“英东,在家吗?”
“来啦,来啦。”操着一口浓重的上海话,这一声“来啦”仿佛听成了“雷叻”。
打开门,随即一个特别爷叔气质的男人出现在眼前。
休闲西装外套,搭配灯芯绒裤子,衬衫里的打底衬衫也很“保身家”。从头到脚都非常优雅。
也许是多年未见的原因,也许是感情太好。一见面,两位爷叔还来了个拥抱。对于这次见面,都很感慨。
向天倒是像消失在这里一样,突然之间就没了存在感。仿佛整个石库门,都没察觉到他的到来。
一大阵嘘寒问暖之后,坐下来、张叔才想起了向天,忙着跟对方介绍。
“这是跟我一起来的,北京文缘画廊的老板、向先生。”张叔说。
到底是做生意的。屋主人一听、急忙热情的打着招呼:“你好。欢迎。向老板,幸会。一路上辛苦了。”说着便和向天礼节性的握手,他的眼神里带着真诚,没有防备。
一阵热情的问候过后,安顿下来。聊起来才知道,这里是魁先生的老宅、之前是由父母居住的,百年之后的今天就成了放画的地方。
没事的时候,回来坐坐。静下心来,夜幕降临、在万家灯火里看着这熟悉的一切。一定会有一种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忙着做饭、一个小男孩穿着精致的背带裤,在专心写作业的景象吧。
爱到深处是沧桑,每一个人的甜蜜过往、当它随风逝去的时候,都不堪回首!
老友握着张叔的手,此时说话的时候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涌出,缓缓说道:“这次你们来呢,看看有什么可以做生意的,我现在就把画都拿过来、早整理出来了。”眼神里带着哀伤。
张叔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轻轻地拍了一下对方的肩膀。好朋友就是有这种默契,什么都没说、但又什么都说了,眼睛里的交流、千言万语。
向天帮着这位叔叔一边拿画,一边聊天。这才知道,原来他生了重病,刚做完手术没多久。家中独生女儿,常年定居国外。年轻的时候做生意,忙、所以顾不上家。离了。目前上海就他一个人生活。
蓦然回首这一生,每个人都是柴米油盐、酸甜苦辣。
生活的这杯酒啊,喝到最后、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