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拍季是行里人做买卖的黄金时间,也有另一个响亮的别称:“咬春”。蛰伏了一个冬天了,人在春天里、心气都蛮高。一年之计在于春。全年的收成怎么样,开工后的“前三脚”尤为重要。
向天和张叔,是古玩圈子里的活跃份子。靠着办展览、串货、送拍、异地收购等多样化的经营,买卖做的风生水起。
这时的古玩行,其实大部分铺子、还都在沿用老年间守店的经营套路。
守店、顾名思义,那就是守着店铺等客喽。古玩行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暴利光景,随着拍卖行介入到这个古老的行业、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每个人在这个社会生活,都需要钱。更别提自己开店的商人了。除了应付基本的生活费,铺子每个月的这些硬性支出那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没有生意的店,遇到卖货荒。那心里可是真急。
怕耽搁了唐老板拜托的事,他来店里那天、当天晚上向天就找张喆去了。跟他说明来意后,业务员嘛、跑业务的,路子越广那是越欢迎,自然就欣然答应了。第二天一早,向天就领着他,来到了唐老板的画廊。
一阵的寒暄过后,鉴画水平可谓精深的张喆打量着店里每一张展挂的作品。一时三刻,便有了准谱儿。
“唐老板,今天很荣幸、经向天的介绍来您的店里学习。好画儿真不少,开眼。”
店主人见此,也是客气的答复道:“三庆可是大拍卖了,以后您还得常来。”
一听这话,老业务张喆便不再磨叽、谈起了正事。
他说:“我留意了您店里的价签,比向天店里的高不少。拍卖您也知道,主要是卖给行里人。除非是公认的珍精稀的东西,否则可卖不到这个价钱。它和坐店卖,还是有不同的。”
老古玩商、买卖人,除了经验丰富以外、其实还有着另外一种特质,那就是顽固。按说唐老板比张叔还小几岁,可论做买卖的活分劲儿,那是远远的不如行里行外一致大拇哥的响云斋店主。
他有着老商贾的精明,却不懂变通。尤其是在那个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想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实在是难。拍卖在冲击着这个行业,他也明白。但是就不愿认这个头。
随即他说:“店里的东西,您也都看了。都是真东西。我做买卖的,我不可能天天的就赚个吆喝啊。”
张喆一听,也没多废话。而后跟他介绍起了送拍的整个流程。唐老板认真的听着。
俩人的分歧,就存在于两点上。一是起拍价,二是保留价。拍卖公司当然是不能白忙,低起拍价、低保留价上拍,求个真实成交、赚一份真实的佣金。而卖主儿呢,更在乎的是自己不赔。
古玩行捡漏儿的魅力,就在于此!
其实拍卖业的进入,是变向的给这个行业提了速。对以此为生的人,要求更高了。因买东西的方式选择性更多,一家独大的销售模式被彻底改变。
分蛋糕的人多了,那就得拼命!
谈了很久,说的很详细。能从唐老板的脸上,看出既对这种现状是理解的、又有着很多的无可奈何。一时半会儿恐是拗不过这个弯儿来。
“行,那今天就到这儿。也打扰了唐先生这么久了,不能耽误您做生意。”张喆边说边递上自己的名片,起身和唐老板握手。
走出鸿景轩的门,今天的向天和张喆便都有些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