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路昭早早起床,让下人安排早饭,并让人叫来陈嗣和李大牛,让二人陪同一起用饭。
早饭结束便带着二人去了县衙,此时正是县衙点卯的时候,一应官员胥吏都在。
在大赵朝,这一个县虽然和中央或者路,州的级别不能比,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官员也是配置齐全,由高到低分别是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小吏各级编制。
县令也称为知县,知县的权力也很大,基本上一个县的民政,财务,农业,司法,教学等都一把抓了,乃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有些高级别的京官“知县事”的,甚至连军权都包了。
县丞的主要责任是收纳县里的税款,这也是朝廷最关心的事情,而诸如几千户以上比较大的县,单凭知县一人显然是顾及不过来的,因此才特意安置了县丞来帮忙。在大赵朝最早的时候并不是常设,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或者减少的,原则上比较大的县都会设置一名,一方面是辅助,另一方面也是监督知县,双方的关系类似通判和知州知府。
主簿的工作类似于如今一个县的财务主管,主要负责出纳,会计,财务审核,仓库管理,物资清点等方面的工作,有时候也会做一些教化民众的工作,这又类似教育主管了。和县丞一样,主簿也并不属于常设的职位,也是比较大或者重要的县才安置,而小的县往往就是知县自己兼任了。
县尉的工作比较好理解,就是负责一个县的治安和防护工作,类似于如今一个县的警察系统的主官,而且还负责士兵的训练。
而路昭要担任的镇寨官在等级上跟县尉同级,职责上也有所相同,不过一个是管着全县治安防护,一个只是管着一镇一寨区域内的治安防护,在实际权力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里需要说清楚,千户以上的县,县令,主簿,县尉都具备,四百户以上的只有县令和县尉,主簿的事情由县令兼任;而四百户以下的小县索性就连知县都不设置了,反而是由主簿来兼任。
整个新城县,户数超过一千户,因此县衙的四大巨头配置齐全。
见到路昭到来,县令等人也是举手相迎,一番客气便往县衙里走去。
陈嗣和李大牛是第一次来进县衙,对县衙里的一应事物皆是好奇,不停的扭头看着。
县衙是位于整个新城县的中心位置,坐北朝南,县衙大门前有一影壁墙,进了大门有一院子,院中便是县衙大堂,众人穿过大堂继续向后走,进入二堂,二堂是县令审理案件时预审的地方,也是大堂审案时退思~小憩的地方。
穿过二堂,众人来到迎宾厅,县令坐于大厅正位,其他众人分坐两侧,陈嗣和李大牛在厅外候着。
他两人现在还不是在册胥吏,无任何职务,能跟着进入内厅也是看在昨日的功劳上。
衙门中的小吏为厅中的大人们端上茶水,蜜饯果子,县令端着茶碗请众人饮茶。
又有胥吏送来书册,正是昨日做的笔录,以及立功名册。
县令端坐主位,拿着书册,对众人说道“昨日的事情几位也都知道了,元辅兄更是亲自在场指挥,方才避免了一场灾难,护着了百姓安危,保住了我县的声誉”
“我等父母官应该好好感谢元辅兄才是啊”说这便朝路昭拱手施礼,其他三位官员也是施礼感谢,路昭急忙起身避开,弯腰拱手,连称不敢。
“你且坐下,不必如此恐慌,这是我等应该的”县令说道。
“明年就是考课之年,这次若不是元辅兄带人及时处置了那帮强人,让强人闹出事端,我等几位明年考课定是不过,前途受累啊”县令说道,其他三人也是点头称是。
“这次捉拿强人,我等已经商议过了,按照我朝军功制度,依蕃兵、义勇、弓手的标准,按照三等军功执行 ”县令继续说道。
大赵朝有专门的法律《赏格》,明码标价。禁军将士:第一等,绢10匹、钱10贯;第二等,绢7匹、钱8贯;第三等,绢5匹、钱5贯;第四等,绢3匹、钱3贯;第五等,绢1匹、钱3贯。蕃兵、义勇、弓手:第一等,绢10匹;第二等,绢8匹;第三等,钱10贯;第四等,钱5贯;第五等,钱3贯。一般战场斩敌一首级,为第四等,以上依此类推。高级军官(副指挥使以上)受轻伤,赏5匹绢;重伤,赏7匹绢。基层军官(副都头以上)重伤5匹、轻伤3匹。“长行”士兵重伤3匹,轻伤2匹。
实际情况是,在战场上斩首一个敌人,可以享受绢3匹、钱3贯的奖励,最高第一等奖励可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