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那里,北燕王命跟随的侍卫等候在山脚下,只带着我一个人上了承天台。
承天台高达十丈,气势恢宏,又建在高高的天命山顶,越发显得巍然独立、高耸入云,颇有举手承天、君临万象之势。
时值正午,耀眼的阳光明晃晃地洒下来,照得人几乎睁不开眼。山顶的风势颇为强劲,吹得身上的衣袍猎猎飞舞,在如此强烈的阳光下,竟也透出几分凛凛的寒意。琼楼绝岭,临风而立,真有些高处不胜寒的味道了。
北燕王手扶栏杆,站在承天台的最前方,俯视眼前的辽阔天地。虽然苍老的身形已颇显枯瘦,却仍有一股君临天下的雍容气度,令人不敢心存轻视。
“江逸,你过来。”
北燕王招手把我叫到他的身边,指着前方道:
“你看,眼前这千家宫阙、万家烟火,还有远方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沃野良田,高山大河,都是我北燕所辖的疆土。我拓拔氏的先祖世代经营、守成创业,不知花了多少精神、流了多少血汗,才打下今日这一片江山。当年我壮年继位,豪气凌云,誓要让北燕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几十年来,我率领大军开疆拓土,南征北战,吞并了无数边境小国,疆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阔辽远,北燕的国力也盛极一时,确实成为了当今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这样一片大好基业,若不能在后辈手中发扬光大,我就算死了,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
我默不作声地站在北燕王身边,听他大有感慨地指点江山,心知他必有一番重要的话要讲出来,一时便也不急着接口。
北燕王亦并未期待我的回应,他头也不回地凝目遥望着眼前的天地,慨然道:
“北燕立国以来,世代相袭,立储不分嫡庶、不论长幼、不问出身,唯以贤能才识选拔储君。全赖于此,北燕才能够一代盛于一代,而终于成就了今天的一番霸业。寡人深知祖宗立下此项规矩的重要,因而自有子以来,迟迟不曾册立储君,一心想选一个出类拔萃、才干过人的皇子继承王位。谁知道寡人只有三个儿子,却个个精明强干、野心勃勃,而且各有自己的一派势力,彼此互不相让,明争暗斗,倒搞得北燕政局不稳,内患频生。我原本是不急于匆匆立储,后来却是迫于形势而不敢骤下决断。事情迁延至此,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倒是我所始料不及的。”
“他们三个都是我的儿子,我心中自然不愿有所偏袒,希望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他们想争储位,立党结派,在朝中暗自较劲,在公务上各不相让,这些我都可以容忍,也不妨借此看一看他们各人的本事。可若是发展到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地步,我便再也不能坐视了。”
“大王早就该做出决断了。容忍三位皇子的势力不断坐大,必然埋下日后的隐患。就算储位有了明确归属,也随时可能出现变乱的。”
我叹了口气,老实不客气地批评道。
北燕王的气量确实不小,对我的批评毫无愠色,反而看着我笑了一笑,转开话题道:
“江逸,你到北燕有多久了?”
“快半年了。”
北燕王点点头。“半年的时间也不算很短。你来了这么久,是否已经把自己当作北燕人了呢?”
我一怔,心里大感意外,没有想到北燕王会突然问出这么一句话来。
如果我是从别国投奔北燕的客卿幕僚,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对于北燕王的这个问题自当毫不犹豫地回答一个是字。可我对北燕一无所求,无意久居,又不屑于违背心意地说谎伪饰,微一迟疑,最终还是沉默未答。
北燕王何等精明,只是这一下迟疑,他已了然于心地大笑道:
“江逸,你也未免太坦白了吧?当着本王的面,竟连哄寡人高兴的假话都不肯说一句?若是换了第二个皇帝,只怕你的脑袋已保不住了。”
我也淡淡一笑。
“正因为是大王,江逸才不肯说谎,不愿说谎,也不必说谎。大王胸襟广博,心怀天下,既然有志统一各国,又怎会没有容人之量?只怕倒是虚言巧饰的利欲小人,才会被大王砍了脑袋吧?”
北燕王大笑着看了我一眼,才渐渐止住笑意,道:
“欲成大事,必先得人。而地域之分、门户之见、出身之别,往往令人才错失而不自知。当今天下,只有西秦和北燕能抛开成见,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因而也只有这两国才保持着蒸蒸日上的势头和朝气。你以一个外来人的身份,不到半年时间,便能一跃成为三品的禁军统领,这在北燕也要算破格的升迁了。本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