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我姐夫永乐大帝 > 第七十三章 炮轰倭寇

第七十三章 炮轰倭寇

接下来,便开始进入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徐长安挑了两员大将,一个张信、一个张辅,同时又从锦衣卫、燕山卫、以及禁军中挑选了三万精锐。

其中也包括了装备精良的神机营。

神机营主要是火器为主,比如火枪、霹雳弹、震天雷、虎蹲炮等等。

还有就是经过改良的各类火箭。

比如多火药筒并联火箭,可以实现多火药筒并联飞行,射程达到两百丈开外,威力相当大。

再比如改良之后的一窝蜂,一次可以发射四十余支火箭,而且这些火箭皆装上了风翅,不仅大幅改善了火箭的飞行稳定性,也令得火箭具有一定的滑翔能力,借助风力增大飞行高度与距离,用来攻城或是对付密集阵型相当好用。

还有一种多级火箭,是在原基础上改良的,可飞出数里开外。

这种火箭还可用于水战,发射时,先点燃龙身下部的四个火药筒,推进火龙向前飞行。

待火药筒烧完后,龙身内的神机火箭点燃飞出,射向目标。

这种火箭应用了火箭并联、串联原理,既可以射向天空,也可以用于水战,妙用无穷。

当然,威力最大的还是火炮,射程远达十几里开外,而且弹头并非那种大铁球,与后世的炮弹差不多,只是威力比不上。

但在当前,已经是无敌的存在。一爆开,弹片飞溅,波及范围至少两三丈开外。

除了武器与兵马,徐长安还吩咐郑和改装了一批以前的战船,将火炮更替为新式火炮。

最终,一共凑了新旧战船、粮船四十余艘,兵马三万余,粮草却备得不多,只够一个月。

倒不是徐长安自大到一个月便攻下倭国全境,而是准备以战养战。

正如蒙古兵一样,当年就是靠着以战养战一路打到了多瑙河边。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朱棣御驾亲至港口主持了出征仪式,替一众将士送行。

之后,随着一声长长的鸣笛声,舰队浩浩荡荡离港,沿长江驶入了东海,向着倭国方向而行。

此时的倭国已经算是南北统一,进入了室町幕府时代。

目前,执掌幕府的乃是第三任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幼名春王。

这个足利义满也算得上是一个枭雄人物,十岁便继任征夷将军,经过一番征讨,终于结束了日本南北朝局面,缔造了室町幕府统治。

朱允炆在位期间,足利义满曾派使者觐见,被朱允炆册封为“日本国王”。

结果,刚册封不久,大明变了天,朱棣登基为帝,否决了朱允炆之前的册封。

不得已之下,足利义满又一次遣使臣赴明,要求册封,朱棣暂时还没有回复。

如今更用不着回复了。

这一次,朝廷乃是打着剿灭倭寇的旗号出征,倭寇之患乃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也算是师出有名。

倭国仿唐制,划分了“五畿七道”。

五畿,也称“畿内”或“五畿内”,指的是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畿内为帝都所在地。

整个倭国以畿内为中心呈放射状通向各地的交通联络地区,被划为七道。

七道指的是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阳道、山嗯道(嗯,阴字不是不能用,但与道连在一起就违禁了)、南海道、西海道。

七道中皆建有同名的官道,构成了倭国的交通路网。七道之间有大路、中路、小路的等级差别,间接代表着繁荣的程度。

而徐长安此行的第一站便是倭国最西端的长门。

长门,属于倭国令制国之一,相当于诸侯国,属山阳道,也称长州。

倭国盛兴武士制度,各小国皆有自己的幕府,也可称为武士集团。目前,执掌长门的乃是大内氏,其家督也称守护大名(首领)名叫大内盛见。

倭国的姓氏千奇百怪,究其原因,是因为倭国百姓习惯了有名无姓。

但是,这么一来便不利于管理,比如征兵、征税、制作户籍等等之类。

于是便强行要求百姓必须使用姓氏,很多百姓不识字,便胡乱改姓氏,比如家门口有棵柳树,便改姓为柳下。

看到井边有个乌龟,灵机一动,就叫龟井好了。

还有更随意的,费什么脑筋啊?咱家住在田边,就姓田边好了。

嗯,这土地看起来比较肥,就姓土肥好了。

这些还算是正常的,还有更奇怪的,比如:出马、小野寺、五条、猪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