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黑山营寨内,喧闹无比。
流民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吃有喝,颇为自在。
张燕把黑山军的核心将领召集在一起,把朝廷刚送来的招安令给了他们。
李大目和左髭丈八凑一块儿看着,眉头紧锁,俩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裴元绍。
裴元绍从小跟着张角兄弟三人修道,底子较好。
这些日子又跟在韩清雅屁股后面仔细上夜校,已经能认得几个字了。
他从李大目手里接过诏书,清了清嗓子,正想显摆一手。
谁知起草诏书的文官丝毫没顾及他们这些草寇的文化水平,用的全是生僻字。
裴元绍一看,只认得几个字,却读不懂全文意思。
他尴尬地咳嗽一声,将诏书往身旁一递。
“老牛,你好歹读过几年私塾,给翻译翻译。”
张牛角本名青牛角,早年家境尚可,读过些书。
后来上山学道,自号青牛仙人,与张角三兄弟交好。
他与张角平辈,是太平道早期创立者之一,也是名单榜首的大护法,参与了太平符箓的制作和名单人员的发展。
若非韩馥在冀州横征暴敛,导致许多太平道信众活不下去,他本不会由暗转明,领导发动这次起义。
按辈分来说,大贤良师的衣钵应该由他继承,但张燕在本次起义中表现太过亮眼,而且整个黑山寨在张燕的治理下井井有条,青牛角十分信服,于是改回原名,甘愿跟随张燕。
青牛角看完诏书,对众人说道:“朝廷封我为骑都尉,渠帅任屯田校尉,统筹掌管太行山事务。”
白绕下意识问道:“骑都尉大,还是屯田校尉大?”
杨奉挑眉道:“当然是骑都尉大!”
胡才反驳:“人几天不吃饭就得饿死,管田的比管马的官儿大!”
王当不服:“胡说,你知道一匹马多少钱吗?管马的肯定比管田的官儿大!”
四人一言不合,立刻争吵起来。
张燕叹了口气,满脸忧愁。
他心想,这帮将领的素质是真有待提高啊。
“够了!”
青牛角阴沉着脸,怒喝一声。
众人立刻闭嘴,毕竟都是太平道信众,大护法的威慑力不容小觑。
“听渠帅怎么说。”青牛角看向张燕。
张燕道:“眼下,我们根基不稳,也不适合再与朝廷起冲突。既然朝廷有意招安,这官儿,我就接了。”
李大目担忧道:“渠帅,我们的口粮都是抢大户弄来的,接受招安后可就不能抢了。”
话音落下,其他人纷纷附和。
张燕苦笑道:“经过这一冬的折腾,地主家的余粮恐怕也不多了。再用抢的办法去挣饭吃不划算,我们得给韭菜休息的时间,让它长长再割,总不能把韭菜根也刨了吧。”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表示有理。
青牛角道:“渠帅,山林里倒是有不少吃的,但我们人太多了,单靠狩猎、采集,杯水车薪啊。”
左髭丈八补充道:“山里有几处水源充沛的地方,只是山里的土地十分坚硬,土层里还有许多树根碎石,没有好的工具和耕牛,很难开发耕种。”
张燕从腰后掏出两张图纸,一张是从真定县财税账本里找出的太行山脉地图,另一张是他设计的手绘图。
“太行山横贯幽冀二州西侧,将它们与并州分隔开来。三州之间有八条小路可以通行,被称为太行八径:军都径、蒲阴径、飞狐径、井径、滏口径、白径、太行径、轵关径。我的意见是,黑山营寨留二十万人驻屯,其余八径选优势地段建立营寨,各屯十万,开垦田地。不管朝廷接下来会不会翻脸不认人,我们有九座营寨可相互照应,进可攻,退可守,足以安身立命。”
青牛角摸着下巴思考着张燕的战略部署。
他们确实得防着朝廷突然翻脸,分散开来也好。
只是没有耕牛,土地开垦难啊!
而且八径之间崇山峻岭,物资情报交流也是个问题。
青牛角的目光落在另一张绸布上。
他拿起来仔细端详,问道:“渠帅,这是什么?”
“哦,这是我设计的曲辕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