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如果清廷不同意解除禁运,我们绝不会撤离。”
赖恩爵神色平静,只是静静地听着。
不久,清廷士兵下船,表示要前往附近的要塞将英国人的诉求转交给上级。
在清廷要求英方提供所需物资的信息后,郭士立略作思考,便写了一份清单递了过去。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郭士立被告知当局依旧禁止英国人购买粮食,只是会向英国人提供紧急需要的物资。
郭士立心中大怒,他认定这是清廷的 “花招”,认为他们只是想借此腾出时间来设防。
在清廷官员拖延了五六个小时之后,查理?义律按捺不住,带着一群人强行购买了粮食。
可还没等他们高兴多久,清廷官员就要求他们归还粮食。
查理?义律听到这个消息,瞬间怒不可遏,他的脸涨得通红,双眼仿佛要喷出火来。
下午 2 点,查理?义律再也无法克制自己的愤怒,他站在 “路易莎号” 的甲板上,对着清廷官员大声警告道:
“如果在半小时内未收到任何粮食,我们就会击沉你们的船只!” 他的声音在海面上回荡,充满了威胁的意味。
当最后通牒的时限己过,却依旧没有任何结果时,亨利?史密夫果断下令:“开火!” 随着一声令下,“窝拉疑号” 巡防舰上的大炮率先发出怒吼,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空,朝着清廷船只飞去。
下午 3:45,岸边的英国炮台也加入了战斗。
炮弹呼啸着飞向清廷帆船,海面上顿时硝烟弥漫,爆炸声震耳欲聋。
“路易莎号” 更是火力全开,到下午 4:30,己经发射了 104 发炮弹。
一时间,海面上火光冲天,海浪被爆炸激起数丈高,清廷船只在炮火的攻击下摇摇欲坠。
但战斗进行到激烈处,英军突然遭遇弹药不足的困境。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暂且撤退。
清廷船只抓住机会,如饿狼扑食一般,朝着撤退的英国船只追赶而去。
好在英军迅速补充了弹药,英国船只再次返回战场,重新投入战斗。
与此同时,英国的增援部队也及时赶到,其中包括由约瑟夫?亚伯拉罕?道格拉斯上尉指挥的东印度商船 “Cambridge” 号。
这使得英军的实力大增,清廷船只见状,只能暂时撤退到先前的位置,战斗陷入了僵局。
随着夜幕降临,海面渐渐被黑暗笼罩,双方都己疲惫不堪,这才结束了这场激烈的交战。
第二天早上,清廷船只撤离,查理?义律也没有选择继续冲突。
此次小规模战斗,共有 3 名英国人受伤。清廷海军报告称有 2 名己方人员被杀,6 人受伤。
傍晚,查理?义律和亨利?史密夫在 “路易莎号” 上讨论后续行动。
查理?义律情绪激动,主张进一步击沉清廷船只,并准备在第二天部署人员进攻炮台。
但亨利?史密夫却冷静地分析道:“袭击将摧毁村庄,给无辜居民造成巨大的伤害和刺激,我们需谨慎行事。”
英国人在这次小规模冲突后,虽然开始能够购买粮食,但价格却比以往略高。
而清廷指挥官赖恩爵为了邀功,竟发出捷报,声称击沉了一艘英国两桅舰船,并造成英方至少 40 至 50 人的伤亡,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 。
9 月下旬,查理·义律返回澳门,与澳门同知蒋立昂会商。
“蒋大人,我国的趸船现无鸦片,我自愿请人前往搜查,如经查出,货物没收,烟商驱逐,由在粤英商共行出结,领事盖印连签。”
蒋立昂将此事上奏道光帝,道光帝批复:“既有焚货焚人之举,则无需再示以柔弱。”
>>>前哨战爆发
1839 年 10 月 15 日,英船 “Thomas Coutts” 无视查理·义律拒绝代表英商具结的命令,擅自驶入黄埔具结贸易,商船 “当啷” 也准备跟进。
林则徐得知后,以为英商己经屈服,便决定采取强硬态度。
他下令:“停泊在外海的船只,3 日内必须入港,或者驶返本国,否则纵火烧毁,绝不留情!”
11 月 2 日,窝拉疑号舰长史密斯与查理·义律率两艘军舰,驶至虎门口外的穿鼻岛进行封锁,企图制止英国船只入港。
随后,他们投书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信中写道:“关将军,不得火烧英国船只,并且准许英国人上岸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