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 年的春日,波罗的海前线的寒风裹挟着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 ——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沦陷了!这个消息如同一记惊雷,瞬间划破了僵持己久的战争迷雾,令整个战场的空气都为之震颤。+天?禧?晓?说*枉\ ·追·罪/辛?漳?节′
大英帝国早有准备,此刻正不遗余力地施展浑身解数,要让这个重磅消息以雷霆之势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随军记者们扛着相机、握着笔,紧随军队步伐;电报机的按键声此起彼伏,将战报化作一串串密码,飞向远方。
“与军队同行的随军记者,还有这能瞬间传递消息的电报,才是咱们军队最厉害的宣传武器!” 一位联军将领难掩兴奋,眼中闪烁着光芒。
另一位将领连连点头,补充道:“没错!从黑海经亚得里亚海,海量照片和资料正源源不断地传来。亲王殿下还亲自撰写了大量宣传文稿,只要全部散布出去,必定能掀起一场舆论风暴!”
“亲王殿下在舆论战场上的掌控力,简首堪比几个师的兵力!” 众人纷纷感叹,对亨利亲王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这时,陆军中有人提议:“不如趁此机会,让亲王殿下正式在陆军任职?以他的能力,大家肯定都没意见!”
此言一出,海军将领们立刻坐不住了,连忙反驳:“你们陆军可别打错了算盘!亲王殿下可是海军元帅!要是他要正式任职,当然得在我们海军!”
陆军将领们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海军也太贪心了吧!正因为亲王殿下己经是海军元帅,我们陆军更得争取,不能让人才浪费!” 一时间,围绕亨利亲王的任职问题,陆海军争论不休,各不相让 。
与此同时,黑海前线战事结束的消息,如同汹涌的潮水,迅速席卷全球。
各大报纸纷纷以醒目的头条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大英帝国攻陷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掌控克里米亚半岛!]
[菲茨罗伊总司令:“我军休整完毕后,将立即占领烏??兰一带。己与法国军队达成共识。”]
[是什么导致俄罗斯军队战败?深入探究那位谴责俄皇并自杀的将军根纳季?涅韦尔斯科伊。]
>>>柏林王宫内的决策时刻
在普鲁士首都柏林的王宫里,俾斯麦正与国王腓特烈?威廉西世谈论着战局。
“陛下,我早就说过,俄罗斯绝非英国的对手。” 俾斯麦一脸自信,眼神中透着笃定。
他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继续说道:“那些预测英国会遭受重创的人,全是纸上谈兵的家伙。-2`8+墈_书!王/ !哽,辛.蕞^筷*他们就知道坐享其成,关键时刻派不上一点用场。”
“如果我们普鲁士没有参战,奥地利很可能就会加入英法同盟,到时候,我们就多了一个强劲的敌国。” 俾斯麦进一步分析道。
国王满意地点点头:“俾斯麦,你的判断完全正确。”
自从普鲁士决定参战,国内贵族中就不乏反对的声音。
他们认为,俄罗斯实力强大,即便英国获胜,双方也必然损失惨重,普鲁士保持中立才是明智之举,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战后布局。
这种观点看似有道理。
毕竟大英帝国虽是欧洲强国之首,但俄罗斯也被公认为实力与之相近的第二强国。
而且,就算加上法国,英国在这场战争中也并未倾尽全力。
实际上,法国和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投入巨大,某种程度上,这场战争更像是法俄之间的较量,英国只是参与者之一。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这些谨慎派一记耳光。
英国在战场上势如破竹,将俄罗斯打得节节败退。
在遥远的亚洲,俄罗斯心心念念的新港口被摧毁,太平洋上的岛屿也全部落入敌手。
不仅如此,俄罗斯不仅失去了对黑海的控制权,连克里米亚半岛也保不住,甚至亚速海也岌岌可危。
此外,由于在波罗的海集中兵力,还从各地调兵,导致原本占据优势的高加索地区,也被奥斯曼帝国逼得连连后退。
俄罗斯原本寄希望于打消耗战,但面对英国从加拿大源源不断运来的物资,这一想法不过是痴人说梦。
国王问道:“俾斯麦,依你看,俄罗斯还能撑多久?”
“最多两个月,他们就撑不下去了。” 俾斯麦果断回答。
“这么说,以俄罗斯投降为前提的谈判即将开始。我们普鲁士作为战胜国,自然有权获取战利品。我打算派你作为代表去谈判,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