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败寇列传 > 熊虎草莽卷_唐—庞勋传(十五)

熊虎草莽卷_唐—庞勋传(十五)

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我粗略翻了一下《旧唐书》的史料记载,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到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旱灾基本有四十六次记载,大规模的蝗灾记录一共有八次。

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几乎每次蝗灾的发生时间和地点都和旱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基本上都是先旱灾来,蝗灾随后就到。

很多人可能要纳闷了,天下大旱,别说粮食长不起来了,就连草可能都没有,怎么还会爆发蝗灾呢?

其实,这和蝗虫本身的生长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蝗虫属于是直翅目昆虫,平时喜欢比较干旱的地方,潮湿的环境他是不会成灾,也是难以生存的,所以,这也就为蝗灾的爆发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因素。

加上蝗虫本身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功能,也为他能够成灾提供了条件。

一般的蝗虫大都呈现散居状态,一旦是几个蝗虫的腿部发生摩擦,触发了某个部位的机关(当然,我也不是生物学家,也没有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所以只能用机关来表示了),使得原本喜欢散居的蝗虫喜欢群居,而且是越聚越多,最终成为了蝗灾。

蝗灾的爆发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基本上都是几百倍几千倍增长,成批量的蝗虫聚集道一起之后,所过之处,基本上是寸草不生。没办法,蝗虫的胃口实在大的惊人。

更不凑巧的是,古代的老百姓对于蝗灾的认识实在是不到位,甚至一度把蝗虫比作神仙,而蝗灾的爆发原因,他们则归罪于天怒人怨,即便是爆发了蝗灾,他们也不敢就地捕杀,做成没事,而是要由朝廷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捕捉,最后全部埋进土里,而且还要烧香烧纸,就地祭拜。

这是个听起来比较荒唐,但是在当时却很有效的办法,一方面既不得罪所谓的蝗神,一方面还能够起到遏制蝗虫成灾的效果。

咸通九年的江淮旱蝗灾情无论是对于庞勋还是朝廷来说,都是具有毁灭性打击的。

朝廷既要从江淮收税,又得需要赈灾,而庞勋则需要粮食,没有粮食,自己的造反军队就没法维系,失败自然在所难免。

灾情发生之后,庞勋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此刻的康承训已经把他从朝廷带来的七路人马全部从宋州移到了柳子以西屯扎,并且形成了一条长达三十多里的防线,俨然摆出了一副打不死你,也得吓死你的架势。

庞勋当然是非常害怕的,因为他心里清楚,这次的情况将不同于以往,这一次,他所面临的考验将是空前的。

康节度使那边是人山人海,气势逼人,庞勋也在思考着对策。为了凑够一批人手,他决定继续采用抢人的手段来组建一支部队。

他派人出去继续搜寻徐州城中的壮丁,这一次的规模不再仅仅局限在村子里了,而是扩大到了破庙,破寺,甚至是山上和林中,他们都不放过。

本着挖地三尺也要找到人的精神,这帮派出去抓人的士兵还是很有效率的,不仅把以上几个地方全都搜了一遍,而且还把藏在地底的人也拉了出来。

当然,不是坟地埋的死人,而是藏在地下洞穴里逃难的徐州百姓。

这帮老百姓也是怕了庞勋,个个找地方躲藏,有的人甚至都被逼到只能往坟地里藏,可谓是煞费苦心。

刨坟地终究是个缺德的事儿,而且就算是刨完了徐州所有的坟头,能拉来就地上阵当炮灰的人也实在是少的可怜。

毕竟之前地毯式的搜捕已经把徐州城掏了个干干净净,此刻要是还能找出大批的壮丁,那真是活见了鬼了。

这种把人用到死,用到废的精神,也让庞勋在徐州彻底失去了民心。甚至就连他手下的人也开始打起了他的算盘。

当时庞勋手下有一个将领,名叫孟敬文,此人当时负责的任务是镇守丰县(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丰县)。

丰县离徐州不远,而且还是个非常重要的要冲地点,所以当时庞勋派他去守的时候,也给了他不少的人马。

可是这位仁兄实在是不地道,本身这个地方就很重要,再加上给的人马又多,真是想不另起炉灶都难。

很快,孟敬文打定了主意,他要造庞勋的反!

和庞勋搞得很多手段一样,孟敬文也搞起了舆论宣传,说什么庞勋快不行了,自己才能够带着大家看到希望的曙光之类的话,搞得当地的守军全都相信了他的话。

光搞点舆论宣传显然是不够的,孟敬文准备搞得再大点,干脆直接把自己以后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