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得到了苏易简这个同科进士的推荐,张咏很快便被宋太宗任命为益州知州,并且还给了很大的权力。
宋太宗的这个安排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除了用来提供办事效率之外,还有压制其他官员的目的。
因为当时的王继恩因为担任剑南西川招安使的时候,功劳实在是太大,宋太宗又不得不给他封更高的官职,以此来激励王继恩能够立更多的功劳回来。所以又给他加封了宣政使和顺州防御使的职务。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个宣政使的职务是宋太宗单独为了表彰王继恩的功劳设立的职务,其职能要比事儿少官高的宣徽使的权力要略小。
宋太宗出台这个规定之前,很多大臣就提议过让王继恩担任宣徽使职务,他们觉得,只有这个职务才足以匹配现在王继恩的功劳。
于是,中书省的官员便集体上奏,请求宋太宗加封王继恩为宣徽使,以此来表彰和犒劳王继恩的功劳。
但他们却并不了解宋太宗的性格和考虑,对于权力这么大的职务,如果要是交给宦官来担任,岂不是以后会坏事?
宋太宗的答复很简单,自己不想让宦官干预政事,尤其是很多关乎重要军事机密的机构,更是不能让宦官染指,况且太祖活着的时候,也并没有开这个让宦官当宣徽使的先例,自己这么要是这么干了,岂不是坏了规矩?
的确,自唐中后期以来,宦官为什么这么嚣张,还不是因为权力太大,几乎掌控了整个国家的所有军政大权,若自己也把大权交给宦官,岂不是又会重蹈唐朝灭亡的覆辙?所以,宋太宗并不想这么做。
可是这帮中书省的官员也实在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还是不断上奏,说只有这个官职才能够匹配如今王继恩的功劳,希望皇帝能够赏赐王继恩这个职务。
宋太宗眼见这帮大臣这么不依不饶,心中便有了些许疑问,难不成这帮人得到了王继恩什么好处,居然这么卖命替他说话。
出于对权力制衡的考虑,宋太宗毅然决然否决了所有大臣的建议,并且还把他们叫来,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要当也只能当宣政使,想当宣徽使,门儿也没有!”这就是宋太宗给出的最后答案。
对于唐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宋太宗时刻铭记在心,哪怕王继恩当年对拥立自己有功,自己也绝对不能让宦官群体得到便利,因为这样就破坏了朝臣制衡的天平。
除了对于宦官的防范之外,宋太宗显然对朝中的很多大臣也有很重的提防心理。
在王小波、李顺刚闹起义的那段时间里面,朝廷中主张招抚的呼声特别的高,当时身为参知政事的赵昌言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只不过
和其他朝中大臣的意见不同,赵昌言并不主张招抚,而是请求朝廷派兵前去镇压,因为他觉得,招抚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如果招安这个办法有用的话,干嘛还要派那么多的士兵去镇压,显然这帮大臣是没考虑到点子上。
结果赵昌言这番言论一经推出之后,朝中吵得更凶了,很多大臣都觉得赵昌言这是穷兵黩武,不考虑民生,甚至很多人还趁着这个机会,翻出旧账来,指责赵昌言的以往过失。
是剿,是抚,宋太宗一时半会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只能是暂时搁置,先看看情况的发展再说。
后来王小波死了,李顺当了皇帝,事态不断恶化,朝廷只能派王继恩前去镇压。
到了蜀地之后的王继恩虽然也干了一些实事,但到了成都之后,一切都变了。
这位王宦官,可能平时是逍遥惯了,到了成都之后,天天开宴会,设酒局,把在案牍上处理公务的时间,全都用到酒桌上去请客吃饭。
除此之外,王继恩还规定,只要是每次自己出兵和凯旋回来的时候,都必须要有专门的仪仗队来奏乐,规模不一定要大,但是排场一定得有。
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娱乐娱乐也就算了,可王继恩居然突发奇想,把娱乐活动带到了战场之上,每次随行出兵的过程中,必定要让手下的骑兵带上棋盘和骰子,在指挥杀敌的同时,偶尔也可以娱乐一下身心,放松一下精神。简直是把打仗当成了出差和旅游。
娱乐同时,王继恩还不忘发挥强盗的本色,纵容手下的将士,抢劫百姓的子女,搜刮百姓的钱帛,真真正正把混蛋这个词儿发挥到了极致。
而事实证明,混蛋是没有底线的,没有最混蛋,只有更混蛋!
时间一长,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