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败寇列传 > 熊虎草莽卷_北宋—王小波、李顺传(十二)

熊虎草莽卷_北宋—王小波、李顺传(十二)

也有点着急了,于是便屡次派人前去催促,希望王继恩能够赶紧出兵剿匪,别再静观其变了。

宋太宗的态度很明显,他实在是不想再打下去了,毕竟在蜀地多待一天,朝廷就得多出一天的费用,待的时间越长,消耗越大。

当然,宋太宗担心的还不光是钱的问题,他最怕的事情就是王继恩在蜀地镇压起义以后,自己在蜀地当土皇帝。

我想这个想法,宋太宗绝对是有考虑过的,毕竟他这个皇帝位子得来的实在是不容易,虽然得到了,但合法性有待商榷,而且他这种人最忌讳的就是别人和自己也有同样的想法。

因为他自己既然能够为了当皇帝而对哥哥下手,那么自然也会有人效仿他干这种事情,这是宋太宗最不想看到的。

其实催促王继恩,说白了,还是上下级信任度不够。

正巧当时赵昌言去太庙参加拜谒活动,留在了中书省

里面,于是宋太宗便想起了当初这个在朝堂上和其他朝臣对着吵的主战派人物,随后便将他秘密叫到滋德殿前来聊天。

对王继恩的失望,变成了对赵昌言的期望,宋太宗此刻最想听一听这位吵着嚷着要出兵西川的参知政事,脑子里到底有什么好的计划。

赵昌言见皇帝这么给自己面子,撸胳膊挽袖子就在大殿里面给宋太宗了比划起来,听的宋太宗是连连点头,脸上还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宋太宗心中暗想,看来这赵昌言还真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脑子里还真是有点东西,要是派他去西川,和王继恩平起平坐,想必也能够节制和监视王继恩的一举一动。

基于对赵昌言的信任和期待,宋太宗加封其为川峡两路都部署,负责讨贼工作的部署安排,同时权力和王继恩一样大,蜀中的宋军同时受两个人一起节制。

赵昌言本来只是嘴上说说自己的想法,提提自己的意见,却没想到宋太宗真的要派他去,这下算是把误会闹大了。

赵昌言不想去,于是便极力推辞,说自己不是带兵的这块料,去了干不好的话,对不起朝廷,干得好对不起同僚(王继恩),这口黑锅谁想背谁背去,反正我背不起。

计划是你给出的,想不去,门儿都没有。宋太宗当即否决了赵昌言的借口,并且告诉他,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面对皇帝这位大领导如此的信任,赵昌言只能是苦笑,没想到事情居然适得其反。

没有办法,皇帝都发话了,不去是抗旨不遵,摸摸自己项上的脑袋也不够皇帝砍的,还是硬着头皮去吧。

赵昌言就这么出发了,临走之前,宋太宗还赏赐了很多东西,另外还有一些手札,里面写的都是讨贼的计划表,算是把任务安排了给他。

前脚刚走没几天,宋太宗就在北苑和宰相一块聊天,聊到了赵昌言,宋太宗倒是对他赞不绝口,可偏偏有人却觉得皇帝这是大材小用。

有的官员告诉宋太宗,李顺不过就是蜀地的一个小小的黑恶势力,犯不上派赵昌言去,王继恩完全就能解决。

再者,皇帝陛下担心王继恩造反,难道就不担心权力同样通天的赵昌言也有野心,要是他和王继恩平叛了叛乱之后,两个人一商量,不回来了,直接接过李顺的接力棒,他们自己在蜀地当土皇帝,那到时候耗费的兵力和钱,可就多了去了。

这就是属于脱裤子放屁,多浪费手续。事儿不一定能办成,但是钱肯定是不少花。

此话一出,宋太宗如醍醐灌顶,瞬间明白了些什么。

光是防王继恩了,却忘了防赵昌言,得亏提醒的及时。

可自己都已经把

赵昌言打发出去了,而且还是自己亲自给他封的官职,践的行,人都说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怎么能再朝令夕改呢?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这个大臣当然也考虑到皇帝面子的问题,随后便给出了让宋太宗满意的答案。

“陛下既然已经发出诏令,则不用收回,只需要让赵昌言的大军在凤翔府驻扎,以此来声援蜀地王继恩的部队,一来凤翔离蜀地尚远,交通不便,防止他们勾结联系,二来也保全了陛下的颜面。”

要说这位大臣也真是会办事,这种替皇帝找台阶下的事儿都想得这么周全,那要是不受重用,真是天理不容。

(本章完)

电脑访问:www.95txt .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