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txt .com
多疑的宋太宗此刻就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生怕自己的决策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只能听从别人的意见,尽量避免让自己的损失小一些。
随后,他派内侍押班卫绍钦出发追赶赵昌言,并与中途负责指挥和节度赵昌言的人马停驻凤翔。
要说这赵昌言走的也是真快,等卫绍钦追上的时候,他已经来到了凤州,卫绍钦赶紧拦下了赵昌言,让他就在凤翔这儿待着,哪儿也不许去,听后调遣。
赵昌言有些纳闷,不是说好的要去蜀地吗?怎么又让停在凤翔了,难道是蜀中的情况开始好转?不需要自己再去了?
他想了很多种疑问,都猜不透宋太宗的意思,却唯独没有想到宋太宗对他的不信任。
不去就不去了,反正这是皇帝的命令,在凤翔待着,就当是度假旅游了。
赵昌言是去不了,但是张咏却还得去。
刚到益州的张咏,也是人生地不熟,不太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税赋定价,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情况,张咏展开了走访调查工作。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把张咏吓了一跳。
对于张咏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益州的守备兵力如何,他做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城中只有三万多人的守备兵力,而且基本上都存在僧多粥少的情况。
人数倒是也不少,就是吃饭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张咏觉得很奇怪,朝廷往蜀中派了那么多转运使过来,居然还有人吃不上饭,难道是有人贪污了?随即,张咏便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他开始实地走访,调查当地百姓吃饭的问题,结果发现,仓库里面的粮食多的实在是吃不完,根本就不是吃不上饭这么简单。
问题的关键在于盐价太高!
益州的市场盐价已经远远高出其他地方很多,老百姓不是吃不上饭,而是买不起盐。
找到问题,这就好办了,随后张咏便想到了一个能够解决士兵吃饭和百姓卖盐的关键办法。
那就是先把盐价控制下来,然后让老百姓拿着粮食来换盐,这样既可以解决士兵吃饭的问题,也可以解决百姓吃盐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老百姓听说能够拿米换盐,个个端着米盆,面盆前来找张咏兑换,在实行了几个月之后,张咏已经换到了上等的好米数十万斛,足够解决益州守军的吃放问题了。
蜀地的老百姓算是盼来了青天大老爷了,个个欢欣鼓舞,歌颂张咏。
但有人捧,自然就有人踩。蜀地这个地方,目前能够说了算的人物,只有王继恩。和这位朝廷老资历比起来,张咏就算是干的再好,王继恩也会拿出来挑刺。
其实也不难理解,好人都让你做了,
那我岂不就是恶人了?
王继恩觉得,既然你张咏这么能干,那就先把军饷和饲料问题给我解决一下。随后,他便向张咏索要军饷和饲料。
既然领导给提出问题了,那就得解决,张咏随后便给出了王继恩答案。
他送了一大批钱过去,告诉王继恩,这就是军饷。
王继恩看到张咏送来的钱,心中当然是很得意的,但问题是光送钱不行啊,人能够拿着钱花,可是马不能啊。
随后王继恩便继续刁难张咏,便愤怒地对他说了一句话。
“难道你是指望让我的战马吃这些钱吗?”
张咏听了这话之后,早料到王继恩会来这套,随后,他便一五一十把情况给王继恩汇报了一番。
“战火四起,草场都被战火焚荡,那还能那么容易找到草料,即便是有,也是从老百姓家里找来的,可如今王公闭门不出不说,还天天大摆宴会,也不想着出去讨贼,这草料怎么就能够凑齐了?倒不如王公开门迎敌,这草料自然就有了。”
这番话说的王继恩是哑口无言,一时半会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你不找草料,我的战马就没法出城剿匪,可长草的地方都在起义军的手里,你不出战,怎么给你供给草料,这显然更像是一道辩证题,双方各有各的道理,却都说不服对方。
王继恩恨得张咏牙根痒痒,想给他找个小鞋穿,却不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张咏把这个问题直接汇报给了朝廷,吓得王继恩再也不敢说什么了。
嚣张跋扈的王继恩算是碰到了一个难缠的死对头,总是给自己制造麻烦不说,自己还一点办法都没有。
由于张咏举报及时,宋太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