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224 合作
杜玲珑大概是不知道商城冲榜的事情,但她阴差阳错的,却赶在了这个节骨眼上。给了李长安一个难以拒绝的提议。
按照商城的规矩,冲榜用的钱,你当然可以去作借。只要你能借得来,这也是实力与人脉的一种认可,当然可以算作资产之内了。
李长安现在如果有了这十万两,那么新人榜的竞争力就更强了。毕竟是新人榜啊,上个月商城榜单更新,位居榜首的也才三万两而已。这个数据当然不能说明什么,有些人没有开始登记,有些人也没有开始冲榜。
大概是在最后一个月,大数据的变更才有一定的参照性。
因为最终结果并不确定,用于冲榜的资金当然是多多益善了。当不能竭泽而渔,把所有的资金都用作冲榜,把自己线下的产业弄得难以为继。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的博弈,在截止前的最后几个时辰里,将会显得尤为激烈。
到时候李长安当然会专门找个时间盯着大盘的变动,同时手上也得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于冲排名。
时间很紧,李长安不能冒险。现在,必须和杜玲珑谈一谈分成的问题。
按照杜玲珑的说法,要按照五年后李长安总资产的比例分成,还包括以后每年的新增。这是笃信李长安一定能够赚到钱。即使有万一的可能,李长安亏了,她也不能亏本。在五年后,不管用多少年的时间,能把本金赚回来,就算两清了。
杜玲珑既惦记着吃她的大户,也没有打算落井下石。如果李长安挣钱了,杜玲珑就吃她一辈子。如果李长安亏本了,杜玲珑也只要把本金收回来就行。
这到底是一副怎样的嘴脸呢,李长安看不懂,但依旧使她找不到什么好的的理由拒绝。如果只是十万两的事情,李长安是这么琢磨的:五年的时间,李长安依然按十万两借贷的年利算给她。甚至可以比官方的年利高那么一两个点,直到把钱还清了。
这个搞法看起来对双方都很公平。只不过李长安忘了,公平的衡量是掌握在谁的手里。
“按照你这么个搞法,我何必要私人借给你,更何苦拖到五年之后。我把你借贷的风险降到最低,你连与人分享的觉悟都没有么?诚然,吃你一辈子的想法似乎是有些过分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一荣俱荣,我是盼着你往好的方向发展啊。你能赚钱,我也会有更多的收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你途中遭遇了什么困难,我一定会倾力相助的。我怎么说,都还算是有些能量的。拥有这样的朋友,总比你一个人单打独斗要好。当然,我知道跟你谈人情关系不一定靠得住。有相同的利益支撑,这样的关系反而可能更加牢靠。”杜玲珑说。
杜玲珑估摸着李长安这一路走来肯定是不容易,而人与人之间确实最多的就是信任二字。杜玲珑更无心费那么大的工夫去跟她建立信任,从利益出发反而更容易一些。杜玲珑总不至于为了算计李长安,放着舒心的钱不挣,去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吧。
从这个角度出发,李长安在现阶段笼络一批有实力的原始股东,对她来说是有好处的。杜玲珑不光是有钱,她的社会关系也比李长安复杂地多。你借不到钱的地方我能借到钱,你搞不定的人我能搞定。这就是面子,按你们的说法,这叫江湖地位。你想在和余县立足,以后还要放眼更开阔的世界,没有一个硬后台给你撑腰怎么能行呢。
杜玲珑确实算得上一个人物,可这样的说法未免也是多过一些吹嘘的成分在里面。但这个道理要分明,李长安以后想要更高的发展,光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她要与人接触,最终建立起一支团队。
一个好汉三个帮,李长安一路没有人的帮助,她是走不到这一天的。
这种合作关系以前只能李长安单方面争取,还得说各种的好话。现在她行市不一样了,终于有人主动开始寻求合作了。
李长安虽然行市见长,但毕竟还不是号令群雄的人物,所以对方的价码开的有点高。
如果李长安不答应的话,杜玲珑可以让她在裕康钱庄存不着钱,三五万两也不行。没错,在这种小地方,杜玲珑就是有这样的权利,为所欲为。
三五万两的现银,如果装箱打包那得好几大箱子。李长安根本不可能带着几万两的现银,坐着一条小船穿越大江大河吧。
要转移财产,这种事情杜玲珑见得多了,也是裕康钱庄经常做的事情。她把李长安也当做了这种情况,至少是有所类似吧。
“厉害呀厉害!”李长安真忍不住要为杜玲珑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