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晋衣冠 > 第40章 意恐迟迟归

第40章 意恐迟迟归

了寿州境内就没问题。对了,你怎不问问你爹为何会远赴宣城?”郗鉴叹道。

“唉,你这年纪,又怎能清楚那些大人物们的心思!”

桓彝在朝中岁余,出谋划策,进谏忠言,明帝倚为智囊,尤其欣赏其忠直耿介的性情。在温峤击败沈充时,他也曾参与其中,立下军功。

明帝想留在朝中任事,庾亮几次上书进言,称他缺乏地方任职经验,还是先到州郡历练一番,再入朝更为稳妥。

明帝想想也有道理,又拿不定主意,便询问王导意见。结果,王导和庾亮这对冤家竟然出奇的一致,甚至直接提出到宣城。

理由是宣城太守一职虚悬已久,民生凋敝,城墙甚至官廨年久失修,若是能将宣城治理好,才是朝廷所需的大才。

到地方任职也不是不好,只是他们两个意见从来相左的人都赞同去宣城,令人琢磨不透。

明帝不理解,郗鉴也弄不明白,对桓温言道:“回去告诉你爹,我可是听说,朝中不少大人物在州郡尤其是南方的会稽、吴兴包括宣城都是腹心,就像一张大网一样。所以说,这些地方就是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甚至都可能粘在这张大网上。

你爹初来南方,毫无经验,今后料理郡务要多留神,别让有心人抓住什么把柄,否则被参上一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多谢郗伯伯教诲,侄儿谨记在心!”

“好啊,你我既然认了叔侄,当然是无话不说。你回宣城之后,可以帮助你爹处置郡务,当然,我更希望你能再回来,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早晚会有战事。

你将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从文嘛,希望不大,品评举荐大权尽操于豪门之手,不会青睐你这样的南渡遗民。功名马上取,只有靠军功。而今王敦覆灭,江南再无战事,到哪去立军功,只有到徐州来,我自会将平生所学悉心传授于你。”

“侄儿绝不辜负伯父垂爱之恩,伯父你歇着吧,侄儿告退。”

“你也早些休息,哎,慢着。”郗鉴叫住桓温。“殷浩和你相识一年多,他是什么情况?”

“侄儿只知道他当初也是到江南寻父的,不过他和侄儿一样,讳莫如深,小心谨慎得很,我俩之间也不谈家事。”

“哦,是这样,也能理解。不过他为什么不跟我说说,起码在朝廷里,有头有脸的我都认识,帮助查找方便得多。难道是不方便说?算了,他不提,我也不便追问,毕竟是人家私事。好,你去吧。”

“侄儿告退!”

是夜,桓温激动而紧张,一宿未眠!

“多谢郗公子,多谢诸位兄弟,就此别过,请回吧。”到了寿州渡口,桓温冲着大伙抱拳施礼。

郗愔策马上前,从马背上取下一个褡裢,晃了晃,里面发出金属的碰撞声,慢慢递上来,有点不舍:

“喏,我爹吩咐的,给你作盘缠。我说你一个人哪里需要这么多,结果被他呵斥一顿,还骂我吝啬。他对你,可比我这个亲儿子还亲呢。”

桓温想起郗鉴昨晚的谆谆教诲,现在又送上一大笔川资,临别了,还真舍不得,强忍着泪水:“郗伯伯的恩情,我此生不会忘怀。”

“好了,别挑好听的说,我爹不吃这一套。对了,他再次捎话给你,好男儿志在四方,切莫将大好光阴虚度于官廨案牍,虚度于酒肆食坊,徐州这个大疆场更适合你。”

桓温使劲点点头,和诸人洒泪作别。

说是寿州渡口,其实是在淮北境内,距离州城还有不少里程。因这里两岸稍窄,因地制宜而设。南来北往的商贩行旅之人通过大小舟船渡河,煞是热闹。

若非中途的那次离散,一年半前自己就应该从这里渡河。

早上天未亮,桓温就兴奋地跃床而起,在朱军头的呼噜声中悄悄离去,快马加鞭一路疾驰,此刻已是正午。

纵然困乏交加,心里却是暖洋洋的,行出四五十里,速度渐渐降了下来,胯下马呼哧呼哧喘着粗气,马嘴里流着涎液。

六月将尽,正是酷热时节,桓温勒住马缰,来至道旁一处树荫下,连人带马稍稍歇歇脚,吃点干粮补充体力。这里是大晋疆土,应该安全。

桓温是这样想的,一路上紧绷的神经也渐渐放松。可他还是能够察觉到,路人向他投来一种异样的眼光。

这些路人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在路上晃悠。

瞬即他又警觉起来,这个时点闷热难耐,不管是农夫还是商旅一般都会选择呆在屋内和客栈中,而这些人耕不耕,商不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