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晋衣冠 > 第165章 诀别殷勤语

第165章 诀别殷勤语

黄河,驱逐胡虏,还于旧都。

然,天不佑我,臣刚过不惑之年,已然油尽灯枯,突显垂死之兆。

曹孟德有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寿之修短,臣不以为恨;膝下无子,后嗣乏人,臣不以为叹!

北马依风,狐死首丘。臣之恨,再也等不到我大晋中兴盛事,臣之叹,再也没有机会陪同陛下一道欣赏大晋之壮美河山。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亦悲!

臣临殁之际,斗胆陈奏一事,能实现臣之夙愿者非桓温不可,能为大晋饮马黄河还于旧都者非桓温不能。如果桓温还活着,烦请将此信转交于他。

臣叩请陛下善待桓温,如善待臣一样。陛下如能善用之,则桓温未来之功,将十倍于臣。

愚言至此,臣已老泪纵横,不可即止。濡湿黄绢,实为不敬,然若再重书,已无力挥毫,乞陛下见谅!

臣再拜顿首!

成帝读罢情难自已,涓涓泪滴打湿了黄绢,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徐州,楚霸王项羽的都城,巍巍矗立,还保留着五百年前的沧桑和悲凉。

望着远处的城廓,桓温百感交集,曾几何时,自己是城内的一员,从城内看着城外。

而现在只能从城外遥望着城内!

郗鉴大人还好吗?殷浩和郗愔兄弟还在雕章琢句谈诗论文吗?有洁癖的郗超该长大一点了吧,还有大垂耳等游骑营的兄弟都在干什么?

里面的每一个人,桓温都很想念,可惜无法回到他们身边,今生还能袒露真容再次相见吗?

西城门赫然在目,他能清晰的看到城楼上的守军,每一张面孔他似乎都熟悉,手挥在半空又僵住了。

能跟谁打招呼?敢跟谁打招呼?自己现在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

他怅惘的向城门投去一瞥,然后打马北上兖州。

徐州再向北,风土人物和南方区别越来越明显。

中原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而处,既有传统的汉人瓦房茅屋,也有游牧人的毡房。边境地带,没有战事,呈现难得的和睦安宁。

让人扼腕的是,此地已经成为大赵的疆域,汉人在这里反倒成为少数,经常受到赵人的欺压。而他们又安土重迁,不愿举家挈口迁至内地。

毕竟,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数十年或者更久,只要能平安度日,艰苦一些也能承受。

午后时分,一行人进入兰陵郡境内。

兰陵旧属于鲁地,战国四君子孟尝君的故里。

孟尝君当年何等威风,率齐、韩、魏三国之兵,攻入函谷关,虎狼之秦国惧于兵威,割地求和,山东民众欢呼雀跃,一吐胸中块垒。

只可惜,斯人已逝,此地再无孟尝遗风了!

桓温正伤古悲今,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些毡房聚成的一大块空地,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沈劲还以为有什么热闹好看,兴奋地招呼大伙策马奔过去。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处临时的集市,三日一开市,且只在午后开一个时辰,大家交易后各奔东西,以防官府稽查。

然而,令大伙失望的是,这里交易的几乎都是日常生活所需,羯族人和鲜卑人以牛羊肉奶酪交换汉人的食盐布帛丝织品。

老三抱着一线希望,悄悄打听了一下,据说集市里也有偷偷交换马匹的,但数量极少,根本满足不了芒砀山这样的大客户。

况且,他们对陌生人也不敢吐露实情,担心是官府的探子。

集市中,汉人长相的不少,可明显处于劣势,穿着打扮寒酸粗陋,在赵人面前低三下四,哪里还有儒家风度!

桓温摇了摇头,不忍再看。

兰陵郡紧邻徐州,几十年前,还是大晋疆土,该死的八王之乱,无能的惠帝,将祖辈打下的江山丢了大半。

在他们眼里,这里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已!

而身临其境,身处其中,它不仅仅是一个小点,而是广袤的土地,有树木,有山川河流,还有活生生的人,这些都是大晋遗民!

没有战事,双方边民还可以互市共生,交换一些各自紧缺的物品,尚能相安无事,勉强度日。

桓温对此行充满信心,相信不会无功而返。

他发现,这里远离大赵都城临漳,兰陵郡守似乎对边民互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明大赵对互市的稽查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严厉。

再向北走,离鲜卑王廷更近,交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