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衣食,他们四处奔波,到处游走,听说大都是被豪门权贵雇佣,靠卖力气过活。
当然也有一些打鱼砍柴的,勉强度日。更有甚者,滋生事端,干起违法的勾当。
“那官府怎么不管呢?这么多年,北方都被赵人占领了,肯定回不去了,索性让他们正式入籍嘛!同是大晋子民,为什么非要分三六九等?”
刘言川从来没有南渡的经历,不知道有白籍黄籍一说。
“言川兄有所不知,南渡后,朝廷本身就难以为继,哪里能一下子养活那么多人?”
袁真说的也是事实,要入籍,就要分配田地吧。良田沃土早就被黄籍之人特别是豪门大族占据,无良田可分。让他们去开垦荒田瘠土吧,又不愿意。
再者,他们中大部分人都被大族低价雇佣,真要入籍了,有了田地,当然就会选择自己耕种,那大族还靠谁养活?
所以,要让他们入籍,不仅朝廷无力推行,豪门大族也会明里暗里的反对!
桓温在宣城时对黄籍和白籍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苏峻反叛前募集的兵马有很多就是白籍的流民,京城王家庾家不少豪族也蓄养了很多。
朝野心知肚明,却没有人肯公然谈及,都在掩耳盗铃,不愿正式面对。
这些白籍流民对朝廷和社会的危害,人所共知,可谁也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不如自己来当这个出头鸟!
桓温痛定思痛,萌生出为朝廷兴利除害的念头,决心就在琅琊郡动手。
却不知,他的好意捅破了天大的窟窿,自己也将卷入一场惊涛骇浪之中!
————————————————
从擅长的武将改授文职,品级也大大降低,这既是皇帝的对他的历练,也是对他的打压和防范,桓温能否经得起考验,命运又将如何,期盼您继续,期盼您真诚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