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战国轰天记 > 第527章、更名人革联

第527章、更名人革联

按照欧皇幕府的初步规划,在华夏本土,“凡是内河舰队所达之处”,皆可收为幕府天领。

实际划分中,欧皇幕府圈占的地盘,主要包括从三峡以下的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及从三门峡以下到开封(大梁)为止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外加整个淮河流域,以及联通这三大流域的各条人工运河。

除了都城金陵,还有两个陪都分别设在洛阳和江陵(郢都),即使欧皇家在日后出于某种需要,必须从天领中割出部分边角之地,封给功臣,也能凭着这三个核心战略支撑点,继续维持对全国诸侯的压倒性优势。

放在现代的话,这片被化为幕府天领的土地,就是相当于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七个省与直辖市之和,以及陕西的汉中和浙江省的杭州以北部分(湖北和湖南需要砍掉一块)。

这样一片加起来合计大约八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就是欧皇幕府的天领,也是欧皇家定都金陵之后,从江东的京畿腹地出发,能够有效辐射到的最大版图——在这一区域内,从首都金陵出发的内河船队,可以通过天然或人工水道,抵达任何一座这片版图内的主要城市,向这些地区快速投放兵力或运输物资。

想要建立有效统治,这是基本的前提条件:从首都延伸的交通网铺到哪里,号令的权威就延伸到哪里。

这也是为什么不论古今中外,任何雄才大略的统治者都热衷于修建道路的缘故。而在铁路诞生前,任何陆地道路上的货运车辆的运力和效率,都比不过河流上的运输船队——无论是天然河流,还是人工运河!

因此,就像罗马帝国的统治依托于罗马大道公路网一样,欧皇幕府的统治也依托于这个内河水运网。

只不过,铺设大道相对容易,挖掘运河的工程量可就太大了,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人口稀少的年代。

所以,欧皇幕府没有贪大求多,而是理智地按照水运网络的控制极限,划定了天领边界——在黄河是三门峡,在长江是三峡。随后放弃了那些内河桨帆船队无法抵达的遥远土地,将其分封给各个大小诸侯。

再加上越盟之前原有的海外和本土诸侯,以及一些新近加盟的附庸势力,比如东北方的箕子朝鲜,田氏齐国末裔盘踞的济州岛,西南方占据夜郎旧地的可乐帝英布等等,总共合计二百七十多个藩国。

考虑到未来开疆拓土或者建立新的海外殖民地之后,肯定还会有更多新的诸侯出现。

所以,欧皇幕府现在就得要提前留出余量,在文件中将其统称为“天下三百藩”。

但是,就算分封了诸侯,也不代表着诸侯就能在各自的领地上为所欲为,甚至倒行逆施。

为了让这个扩大化了的崭新国度,至少要保持一个“邦联”的统一国家概念,欧皇幕府又跟涂山神宫联手制订了一份天下藩国诸法度——虽然幕府不向诸侯收税和征发劳役,但诸侯也得遵守一些规矩。

首先是必须“书同文”——任何诸侯都必须使用隶书为唯一官方文字,这是绝对不允许动摇的铁则!

按照欧皇家穿越者的认知,民族和文化的统一,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语言文字的统一。而文字的分裂则是民族分离的开始。所以,任何胆敢废弃华夏文字的诸侯,都被欧皇幕府视为十恶不赦的大逆之罪。

其罪过之大,甚至超过谋反,处罚是“废藩灭族,老幼无遗,天下共击之!包庇窝藏者同罪!”

在这事儿上,秦始皇开了一个好头,至少是把整个中原的文字给统一了。而越盟原本就是跟秦国用着一样的隶书(小篆是礼仪文字,实际上秦吏大多写隶书为主),所以目前应该问题不大。

至于“车同轨”倒是不作统一要求,反正越盟诸侯们不怎么用车,大家都是坐船为主。

接着,“统一货币与度量衡”也是必须的——欧皇家要求所有诸侯使用跟幕府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但在货币上可以稍作让步,允许诸侯发行纸币,用以在危急时刻敛财,只是不得自行铸币。

然后是统一宗教,所有诸侯都必须建立涂山神宫的分社,由下派的涂山巫女掌握最高宗教权力。虽然允许其它宗教存在,但其地位必须在涂山神宫之下,同时,地方神祗也可以移入当地涂山神宫享受香火。

作为一个多神教组织,涂山巫女们可以向任何神祗祭拜,只要别是那种崇尚血祭等恶行的邪神。

(日本江户时代是“神佛合祀”的,神社里也拜佛,寺庙也拜神,巫女和尼姑可以待在一起修行。)

加入书签,方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