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语:
“一梳梳到尾。”
“二梳白发齐眉。”
“三梳儿孙满地。”
……
“十梳夫妻两老到白头。”
随着最后一句祝福语说完,王氏的发髻也盘好了。
孟氏看着:“盛装”的女儿,眼眶一下就红了,拉着姜沅沅的手,“元宝啊,是娘对不住你。”
本来想着女儿出嫁还有些时候,嫁妆可以慢慢来置办,可谁想到居然刚过了十五,就要嫁人了。
匆匆忙忙的,孟氏心里觉得亏欠。
“娘,你千万别这么想。”姜沅沅也有些动容,“爹娘生我养我,捧在手心里宠着,元宝这十五年有爹娘和哥哥嫂嫂们的疼爱,过得很舒心自在。”
“而且,爹娘为我选的夫君,我很满意,感谢你们都来不及,哪里会怪你们呢?”
王氏也劝,“嫂子,你瞧元宝多贴心呀,快别哭了,这可是大喜的日子呢。”
孟氏点头赶紧把脸上的眼泪擦干净,一笑,“对,大喜的日子!”
春婶忽然指着外头激动的说道,“孟大姐,你瞧瞧那外头的云彩,哎哟,这是好兆头呀!”
屋里的人便纷纷伸着脖子去看。
日落西沉,霞光云氤,弥漫了大半个天空。
王氏也忍不住感叹,“嫂子,你这可放心了,元宝嫁过去,日子啊肯定过的红火!”
孟氏瞧着那天边漫天的云霞,也忍不住翘起了嘴。
好兆头啊!
与此同时,迎亲的人也来了。
韩灼父母双亡,和韩家那边又断了关系,因为身世的缘故除了姜家,和村里也没有亲近的人。
所以,只和韩玥两个人孤零零的来迎亲了。
这下之前眼红聘礼的那些人又觉得人家不行了。
古代人最讲究抱团,有的宗族利益甚至要大于个人以及小家的利益,像韩灼这样孤零零的,就算有本事挣着钱,那也是让人看不起的。
姜乔瑾站在院门前,看着自己昔日的好兄弟,如今的小姑父,越想越觉得窝火。
“小姑父要进这门,得先做首催妆诗才行。”
村民甲疑惑了,“啥是催妆诗?”
村民乙见过点世面,“城里人兴这个。”
“诗……”村民甲撇了撇嘴,“韩灼字儿都不认得,咋可能作诗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