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我。”姜沅沅笑嘻嘻的挽住了孟氏的手,“可是娘,咱们都是一家人啊,大嫂二嫂对我好,又忙前忙后的,那点钱我可拿不出手。”
“再说了,我这多轻松,在家等着就能收钱呀。”
孟氏拿姜沅沅没办法,转眸看着她的肚子,这都快两个月了,怎么还没动静呢?
是地不肥,还是牛没耕到位?
姜家的香肠生意第一天就爆了,岳氏和赵氏挑着两个筐子去的,回来的时候空空如也。
老姜头震惊,“都卖出去了?!”
岳氏和赵氏满脸都是笑,“都卖出去了。”
老姜头感觉自己的认知又被刷新了,县里的有钱人这么多的吗?
两百斤香肠呢!
赵氏一脸的兴奋,“不止呢,今天还有好些人没买到,让我们明天多带点过去!”
这香肠可比冰粉赚的多多了,她今天收钱收的合不拢嘴了都。
一天就赚了十二两!
虽然这里头只有一两是自己的,但赵氏还是乐开了花。
老姜头闻言,拧起了眉,“家里的香肠不够啊。”
老姜头估摸着,明天能带过去的,加起来最多也只有一百多斤,到后天怕是一百斤都不够了。
“差不多的。”姜沅沅觉得合适,“咱们这生意至少还能做上一个多月,细水长流慢慢来。”
主要家里的生产力只有这么多,岳氏和赵氏去县城里卖香肠,家里就只有姜沅沅和孟氏,就算其他人偶尔能搭把手,但每天灌百来斤香肠也是很累了。
姜乔瑜见大人们不说话了,这才插嘴问:“我们的对联送出去了吗?”
小姑可说了,对联送出去了以后,要给他们分钱的呢!
“送出去了!”岳氏笑着,“大壮的送出去三副,二壮的送出去五副。”
本来就是年关要买对联的时候,一副对联好的要二十文,差一点的也要十来文,这买香肠送对联,有点家底儿的人家都愿意多买点,要一副免费的对联。
姜乔瑜伸着手,一脸的激动,“小姑,小姑!给钱了!”
姜乔瑜一副对联是八文,姜乔瑾的一副是十八文,兄弟俩从姜沅沅的手里拿到了酬劳,脸上都带着笑。
姜乔瑜有点酸,“大哥居然还比我多这么多!”
他的对联还比大哥多送出去两副呢!
姜乔瑾微微一笑,“你也去考个秀才就能涨价了。”
姜乔瑜撇嘴,哼,大哥就是讨厌!
赵氏又道,“对了,还有人问大壮的对联能不能单独卖的。”
姜乔瑾的字儿写的好,又是秀才,不少人家图个彩头。
姜沅沅回头看着姜乔瑾,姜乔瑾点头,“我今天晚上可以再写一些,之后需要,也可以来书院找我拿。”
姜沅沅提醒他,“价格?”
姜乔瑾皱着眉头想了想,“还是和小姑的一样,十八文,娘和二婶往外卖的话,就酌情往上加吧。”
“啊?我们自己加啊?”赵氏有点不知所措,看向了岳氏,“大嫂,那……卖多少好啊?”
岳氏想了想,“那就卖二十文吧。”
姜乔瑜不甘心,“娘,大伯娘,我的也可以单独卖的,要是有人买你们就帮我卖啊,十文钱一副,给我就八文。”
万一人家就看上自己的呢?
次日,兄弟俩要回书院,姜沅沅让两人装了不少的香肠送给书院的山长和先生,自己也拿了一些送给了徐郎中。
姜家卖香肠的事儿,杏花村已经全知道了,眼红自然是眼红的,有好些个人还跟老姜头打听怎么做的呢。
但老姜头能告诉他们吗?
要不装没听见,要不就装疯卖傻。
秦氏也眼红,所以姜沅沅一上门,秦氏就拉着她问起了香肠。
她觉得两家现在的关系亲近得很,和村里的其他人可不一样。
姜沅沅也装傻,“秦婶,这些都是我大嫂做的,我可不懂。”
秦氏笑着,“你大嫂不是去县里了吗?这两天听说都是你在家做呀。”
“那也是我大嫂离开前就把东西都准备好的。”姜沅沅依旧笑眯的,“秦婶你看我哪里像是会做这些东西的人呀,你让我给你扎两针,我倒是很精通。”
秦氏不死心,“你就跟婶子说说咋了,咱们马上就是一家人了。”
徐郎中出来的时候,正好看见秦氏纠缠姜沅沅,他皱着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