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唱罢我登台。
精彩的画作、看了一个多小时,着实是有些累了。
中场休息时间,喝点什么呢?
到了上海,那肯定不是搪瓷缸子大碗儿茶喽。
先生缓缓走到屋内一处胡桃木的台柜那里,取出一套外包装为橘色的包装盒。
打开包装盒后,从里面取出一对藏蓝色的矮脚小杯子和与之配套的小碟子。杯碟整体呈几何造型、蓝白相间的花瓣均匀铺满开来。可爱又典雅的小蓝杯一出场,刚才看画的沉浸感瞬间消失一半。
拿出磨好的咖啡豆粉,垫上打湿滤纸、只听见热水倒下的声音,瞬间就是满屋的悠香。
约莫一分钟的等待,他端着两杯香气浓郁的咖啡走到了面前。
热情的招呼道:“来,老张。多少年没喝过我泡的咖啡啦?边说边笑着看张叔。
“这么多年了,还好这口儿?”张叔打趣的望着他说。
手冲咖啡是留在老上海人骨子里的东西,那怎能丢的掉啊。
伴着咖啡的香味,阳光透过阁楼上的菱形玻璃洒进屋子里。一时间,整个房子都好罗曼蒂克。
魁先生还贴心的嘱咐向天,要是觉得味道有些苦、可以加一块碟子里的方糖。
向天表示感谢的点了点头。
“没考虑过来上海发展啊?你的响云斋,在这边名气也是很响的。”他向张叔问道。
老朋友之间,久别重逢。聊天都是实实在在的。张叔语重心长的说道:“老伙计,你可得注意身体。到了这个岁数,凡事都得想开、不能自己找自己的别扭。今年夏天、张艳就大学毕业了。我就这一个闺女,不用奔啦。也算是给她培养成人了。我们都老啦。”
婚姻有的时候没有对错,难的是放下。张叔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劝着老友,想必对他也是担心。
那个时代的知名老藏家,往来无白丁、都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人性格。
魁先生听到这话,有些伤感。但没有接着往下说,而是转而对向天说道:“小伙子,我听说过你。年轻有为。我们这一代人都老了。干不动了。但我总觉得作画廊,不能就守着一方文化、你还年轻,你的画廊未来应该是哪里的人到你那里,都能找到家的感觉才是。”
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
这句话说到了开画廊、经营艺术品的人心坎里。就是放到今天,大多数店主,最了解的还是自己的家乡文化、经营的也大多是当地耳熟能详的一些名家。
真正能做到囊括古今、随心所欲,中华文化精华皆包揽之的画廊少之又少。这需要的不仅仅是钞票,深厚的文化学养、必不可少。
上海的藏家历来挑剔,不是什么格调都能入得了这方水土的法眼。几百年间,只有包含深厚文化底蕴、极精致、极雅的东西,这里的文人才喜欢。
向天深知很难。就算是艺术上达到了,待人接物、穿着打扮、生活方式、如果不彻底的融入这座城市,想在这里闯出一块金字招牌,也是没有可能的。
不过今天的这段对话,也让他坚信了一个念头。融万家,那就处处是家。艺术就是要博采众长。